我相信很多朋友都遇到過脾虛的況,但是吃了很多藥,卻無法解決問題。稍微食用一些生冷刺激的食就會導致肚子疼和拉肚子。如果你也有這樣的問題,那可能是因為方法不對。讓我們來了解一下食的消化過程。胃就像一口大鍋,用來裝我們吃進去的食。而脾就像是做飯的工,脾相當于鍋底的火,用來將食。如果脾虛,我們只注重健脾而忽略了火,那麼吃進去的食就無法煮,還會出現畏寒肢涼、稍微吃些涼的就到不舒服和拉肚子的況,大便也會變得稀溏不形。因此,在健脾的同時,一定不能忘記溫

那麼我們應該如何溫呢?在張仲景的《傷寒論》中,有一個經典的方子做理中湯,其中包含了干姜、白、人參和炙甘草,有溫中散寒、補脾健胃的作用。我們現在經常看到的附子理中丸就是在這個方子的基礎上加了附子。附子屬于大辛大熱之有很好的散寒回、補火助的功效,對于較為嚴重的脾胃虛寒問題效果顯著。

我還想教大家一個有助于健脾和胃的位,即中脘。它位于我們肚臍眼正上方四寸的位置,也就是我們一個手上五個手指頭的距離。我們可以每天或隔一天用艾灸方法進行位刺激,每次十到十五分鐘。這對于脾胃虛寒引起的拉肚子有很好的調理作用。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我們遇到類似的問題,建議還是尋找專業醫生進行調理。今天的容就到這里,我們下次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