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想要養氣,但發現不管怎麼補充,效果都不明顯,甚至一補充就會出現上火的況。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況呢?在中醫中有句話做“氣萌發在肝,生在脾,在腎”,如果想要正確地補充氣,就必須理解這個原理。

首先,氣萌發于肝。據中醫的觀點,肝臟與春季相對應,當春季來臨時,氣上升,氣溫也會上升。在我們的氣也會隨著春季的到來而上升。如果肝氣郁結,氣就無法上升,此時患者不僅會害怕寒冷,還會經常出現急躁的緒,稍有刺激就會上火,還可能出現眼睛干、紅腫、疼痛等癥狀。針對這種況,首先要進行疏肝的調理,可以使用疏肝理氣丸來改善癥狀。

其次,氣生于脾。中醫認為,脾胃是氣化生之源,我們吃進去的食經過脾胃的運化,會轉化為我們所需的氣。如果出現怕冷、手腳冰涼,經常胃疼,并且吃涼后會出現腹瀉,舌苔白,有齒痕等況,這表明虛出現在脾上,想要補,首先要從脾開始。可以使用人參健脾丸來調理。

最后,源于腎。中醫認為,腎是本,也就是說氣的源在于腎。當腎不足時,也會出現怕冷、手腳發涼的況,同時還會有腰酸、腰痛、兩等癥狀。此外,腎與膀胱相表里,腎不足時無法蒸發多余的水分,導致水分積聚在膀胱,還會表現為尿頻、尿急、憋不住尿等癥狀。因此,在補充氣時需要從腎開始,可以使用金匱腎氣丸進行調理。

當然,這些理論和藥僅供參考,不能代表治療方案和診斷方案。如果有問題,還是應及時就醫,以免延誤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