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柴胡湯并非用于治療冒的藥,這是一個網友提出的疑問。很多人在冒時會不假思索地喝一包小柴胡湯,但事實上,它是一種和解劑,而非驅寒藥,主要用于調節肝膽功能。

當我們染寒邪導致冒時,首先應該調的正氣來對抗邪氣,這時正邪之間會發生鋒。鋒的結果可能有兩種況,一種是出現出汗和發燒,另一種是無汗而發燒。出汗和發燒的況屬于中風,而無汗而發燒的況則屬于傷寒。

中風是指到風邪引起的冒,而傷寒則是到寒氣引起的冒。當風邪進時,但沒有阻塞孔,就會引發出汗和發燒;而寒氣進時,則會導致閉,從而無法出汗,產生高燒。有汗出的人一般不會高燒,因為他們的散溫功能過于進,這時可以使用桂枝湯來舒緩;而無汗的人因為孔閉塞,的溫度無法散發出來,就會出現高燒,這時可以使用麻黃湯來打開孔,促使出汗,從而降低溫。這就是有汗時使用桂枝湯,無汗時使用麻黃湯的原理。

當正氣不足,無法自行對抗邪氣時,邪氣可能會進一步,阻礙三焦水道的暢通,從而出現寒熱替、脅苦滿、食不振、煩躁、惡心、口苦咽干等癥狀,這就是小柴胡湯適應的證候。為什麼要使用小柴胡湯呢?因為此時風寒已不在表,發汗已無效,只能使用和法,所以需要用小柴胡湯。

如果正邪戰時間越長,津消耗越大,或者過度出汗導致腸胃水,人會出現語無倫次、口、煩躁等癥狀,這時需要使用白虎湯或白虎加人參湯。如果津,已經導致大便不通,就需要使用承氣湯。

因此,聰明的醫生在治療冒時會詢問病程有多久,每天是否有大便通暢,以及是否能正常進食。如果能正常進食且大便通暢,說明津充足,胃腸功能正常,屬于表證,治療起來相對簡單。

有些人由于質虛弱,正氣不足,不會出現發燒,反而會到寒冷、關節疼痛、手腳冰涼、想睡覺、脈搏細弱等癥狀,這就是證或虛。本來發燒是驅寒的一種反應,但在虛的況下,無法產生足夠的熱量,因此不會出現發燒,但寒氣仍會逐漸侵,導致氣不暢,出現手腳冰涼、關節疼痛等癥狀,這時需要使用四逆湯來扶,幫助正氣恢復。

當正氣充足,邪氣自行退去,冒也就會好轉。可以看出,太證必發熱而惡寒,證必惡寒而不發熱。從這個角度來看,沒有發燒的證反而更危險,但現今很多人卻認為發燒更可怕。

中醫的治療方法是相對科學的,只是需要正確理解和應用。當我們遇到冒時,不要盲目使用小柴胡湯,而是據自癥狀選擇合適的中藥治療方法,以實現更好的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