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斌,鄭州市第七人民醫院副院長,心臟移植中心、心外三病區主任,已經在心管外科診療專業中工作了27年。他從出生僅1天和3天的嚴重紫紺型先心病新生兒到國最高齡心臟移植患者,從被多家大醫院“宣判死刑”的“紫娃”奇奇、“紫面男孩”小魏等復雜重癥先心病患兒到中原地區首例人工心臟“火箭心”的置,他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和技將一個個生命從垂死的邊緣奪回,讓他們重新煥發生機。

楊斌是一名做刀尖上的舞者,他勇敢地進生命的區——心臟跳。心臟的停和跳是生與死的邊界。而心臟移植則是外科手中的皇冠上的明珠。為了突破心臟移植技的堡壘,楊斌帶領團隊不斷鉆研,從理論學習、實驗到臨床應用,一步一個腳印做了大量基礎準備工作。他經常待在實驗室里,進行實驗研究。楊斌表示,心臟手需要快速、穩定和準確,這需要醫生能生巧,找到自己的覺和節奏。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他進行了實驗。一些系統與人對應系統的相似度高達80%到90%,其中心管系統的吻合度最高。為了使手更安全,鄭州市第七人民醫院心臟移植中心團隊主攻心臟移植手,追求準,在極限中尋求突破,被稱為“刀尖上的舞者”。

2018年年初,鄭州市第七人民醫院正式獲批開展心臟移植業務。小胡是該院2018年第一例心臟移植患者。護士長趙巧燕介紹說:“小胡剛來住院的時候只有27歲,應該是年輕有活力的時候。但是他只能躺在床上,一下床就氣吁吁。醫生評估他的狀況后認為,如果不進行心臟移植手,他的生存期不會超過一年。”經過多學科會診、大量數據對比和技分析,醫院決定對小胡進行心臟移植手。為此,醫院立了心臟移植組委會,尋找供。經過近一個月的努力,在武漢找到了與小胡匹配度極高的供。楊斌帶領團隊輾轉武漢,花費了600多公里、5個小時的時間,為小胡帶來了獲得新生的希。2018年4月15日,楊斌帶領團隊功實施了河南省首例獨立自主的心臟移植手后小胡很快恢復健康。每當楊斌親眼看到患者從生不如死到后重獲新生的笑容時,他深刻到“重獲心生”這句話的分量。短短五年間,鄭州市第七人民醫院功開展了200多例心臟移植手,心臟移植中心實現了“從零到全省第一、全國前列”的巨大越。

楊斌擔當救人的責任比聲譽更重要。無論患者病嚴重與否,他都不會推拒或輕視。2013年3月,河南新鄭的一個貧困家庭迎來了新生命奇奇。然而,奇奇被確診患有重癥先心病,這種病癥至今仍是世界范圍的難題,沒有統一的治療指南。由于缺氧嚴重,奇奇剛出生沒多久就全青紫。的父母帶著跑遍了全國的大醫院,大家都認為“這孩子救治意義不大”,但在鄭州市第七人民醫院,楊斌說:“這孩子能救!”作為一名醫生,楊斌下定決心,只要有一線希,就不會放棄這個孩子!第一次手很快功完,隨后又進行了3次手。到了2017年,奇奇已經完全擺了先心病的困擾。如今,10歲的奇奇已經上學了。的父母偶爾也會給楊斌發來孩子的照片,讓他看到奇奇參加學校活的場景。“看到孩子的笑臉,覺一切都是值得的!”楊斌說。除了奇奇,還有許多其他患者,包括出生僅1天的完全肺靜脈異位引流患兒、心臟瓣病、主脈瓣關閉不全、升主脈擴張高齡患者等。楊斌的手記錄單中,80%的手都是復雜手,50%的患者都是急危重癥患者。

楊斌不僅是一名醫生,更是一位熱心公益事業的人。他熱心關注偏遠山區的患兒健康。他經常教導青年醫生說:“我們不能因為患者病嚴重就推托,或者因為病不嚴重就輕視。對每一位患者都要認真研判,用不用手?需要什麼樣的手?心臟手幾乎沒有重來的機會,救回一個人就是救一個家庭。醫生所能做的,就是多思考,竭盡所能,追求萬無一失。”楊斌也非常熱心公益事業,他將心灑在祖國邊陲。自2015年以來,鄭州市第七人民醫院與中國紅十字基金會合作,連續多年開展“天使之旅”貧困先心病患兒篩查救助行。楊斌多次作為黨員志愿者和醫療隊隊長,攜帶先進醫療設備前往青海、云南、貴州、西藏等地,篩查貧困地區的先心病患兒,并將符合救助條件的患兒帶回醫院進行免費手救治。在海拔超過4000米的西藏那曲、日喀則和阿里地區,楊斌和同事們忍著高原反應帶來的不適,邊吸氧邊為孩子們篩查。楊斌表示:“我是黨員,這個事我必須要做!高原上的孩子們需要我的幫助。”作為一名黨員醫生,楊斌展示了一名當代白天使的醫匠神,在平凡的崗位上,竭盡所能守護群眾的健康。(祝傳鵬 堯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