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梅花帶餐”,“蕊收將熬粥吃”……宋朝詩人楊萬里在自己的詩里不止一次介紹梅花的吃法,或漬、或熬粥。《本草綱目》里更是有關于梅花吃法的詳細記錄,這些可不止是“助雅致、清神思“。飲食里的中藥,今天介紹梅花和烏梅。
梅花是薔薇科植,是中國特有的傳統花果,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每年的2~3月間開花,5~6月間結果,初春時,采摘未開放的花蕾,及時低溫干燥即可藥。梅花藥有白、紅之分,但以白梅花為主。中藥梅花味微酸,平,歸肝、胃、肺經。有疏肝和中、化痰散結的功效。梅花芳香行氣人肝胃,能疏肝解郁、理氣和中。治療肝胃氣滯,脅肋脹痛、郁悶心煩、脘腹滿、噯氣納呆等癥,可與柴胡、佛手、香附等配伍。同時,梅花芳香行氣,化痰散結。可與半夏、厚樸、茯苓等同用,治療痰氣郁結之梅核氣。此外,梅花還可連翹、夏枯草、玄參等配伍,治療瘰疬痰核、瘡瘍腫毒。
烏梅是未的梅子,經過鹽腌暴曬干燥后制的。烏梅有鎮咳作用。同時有止瀉、促進膽分泌和抑制蛔蟲的活的作用。中藥烏梅味酸、,平。歸肝、脾、肺、大腸經,有斂肺、腸、生津、安蛔的作用。烏梅味酸而,其收斂,肺經能斂肺氣,止咳嗽。可與川貝母、罌粟殼、苦杏仁等同用,用于肺虛久咳痰或干咳無痰之證。烏梅有良好的腸止瀉痢作用,為治療久瀉、久痢之常用藥,可與罌粟殼、訶子等同用,如固腸丸。取其腸止痢之功,配伍清熱燥、解毒止痢之黃連,亦可用于熱瀉痢,便膿者。烏梅善于生津,止煩。治虛熱消,可單用煎服,或與天花、麥冬、人參等同用,如玉泉丸。烏梅還有安蛔止痛、和胃止嘔的功效,適用于蛔蟲所致腹痛、嘔吐、四肢厥冷的蛔厥病證,常與細辛、川椒、黃連等同用,如烏梅丸。此外,烏梅炒炭能固崩止,可用于崩不止、便。
總之,梅花和烏梅不僅在中藥中有著重要的功效,還可以用于食療。梅花可用來疏肝和中、化痰散結,烏梅則可以用于止咳、止瀉、腸、生津、安蛔等。據《本草綱目》和《食療本草》的記載,我們可以知梅花和烏梅的用法,合理應用于中藥和食療法中,以發揮它們的藥用價值和健康益。但需要注意的是,用法和劑量應據個人況和醫生建議來確定,同時,有些人有過敏反應或特殊忌癥,應避免使用梅花和烏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