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3歲男患有麻疹已經有7天了,出現了咳嗽、噴嚏和流眼淚的癥狀,但疹子卻沒有順利地出來。之前的醫生曾經使用宣肺疹的藥治療,但效果不佳。經過檢查,患兒面不健康,神萎靡,嗜睡,耳前可見一些淡白的疹子,但分布不均勻,四肢不溫,舌質淡,舌苔薄白。這屬于衛不足,鼓無力的癥狀。嘗試使用桂枝加附子湯加味的治療方案:桂枝、白芍、附子、炙黨參、生姜各3克,炙甘草2克,大棗2枚。每日服用一劑,用水煎服。第二天,四肢溫暖了一些,疹子也稍微暢通了一些。三天后,疹子完全出來了,隨后使用溫益氣的藥進一步調理,最終痊愈。

這個病例是麻疹的逆證,由于氣不足,鼓無力,導致麻毒難以達,所以會伴有面不健康,神萎靡,嗜睡,四肢不溫等癥狀。雖然屬于表證,但也屬于證,《傷寒論》中有提到:“病有發熱惡寒者,發于也:無熱惡寒者,發于也。”既然是證,就應該使用藥來振。《皇漢醫學》提到,對于證,“病勢沉伏,難以顯發”,這屬于表證,應該在解表藥中配以熱的附子和細辛,比如桂枝加附子湯、麻黃附子細辛湯等。等到氣恢復,霾自然散去,疹子也會隨之出。

總結:不是因為麻毒無法達,而是因為虛,營衛陷。桂枝加附子湯通過外發營衛之寒的桂枝和溫里之寒的附子,使得營衛外發,疹子才能出來,病才能解決。這個疹子是白的,而不是的。白的疹子要麼是外寒之實,要麼是本氣之虛。實的況下加麻黃來發散,虛的況下加附子來溫補。由于經無法外蒸表寒,所以疹子會呈現白,這就是“發于”的意義。所以要加附子,溫補里,以助經外蒸,疹子才會出來。本來是經的病,但由于里虛,營衛陷,轉化為證,所以必須加附子。很見的是麻疹病轉化為證并出現附子的證候。三天后疹子才完全出來,說明劑量可能太小了。在當前的環境下,面對小兒患者,誰敢使用正常劑量,或者經過醫家斟酌后認為是正常劑量,這是說不清道不明的。中醫正于一片混沌的時代,只有當氣分兩儀,呈現周流之態時,中醫才能算是走上正常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