枳椇子,又被稱為“拐棗”、“爪果”,這些別名大多是據它的外觀而來的。對于不悉枳椇子的人來說,可能會有一些困:這個看起來平平無奇的藥材到底有什麼特別之呢?今天我們就來為大家介紹一下,這個讓蘇東坡都贊不絕口的“千杯不醉解酒藥”!
在《蘇東坡集》中有一個關于蘇東坡與枳椇子“相識”的故事:蘇東坡有一個名揭穎臣的同鄉好友,和蘇東坡一樣,揭穎臣也喜歡喝酒。長期以來,揭穎臣一直被食增加和頻繁小便的病癥所困擾。他曾經看過很多醫生,但所有醫生的診斷都是“消”(糖尿病)。據醫生們的診斷,揭穎臣吃了很多藥,但病沒有好轉,反而變得更加嚴重。
蘇東坡聽說后,為揭穎臣介紹了一位名張肱的醫生。憑借多年的醫療經驗,張肱認為揭穎臣患上了由于長期飲酒導致的慢酒中毒。于是他調配了一副“醒酒藥”給揭穎臣治療,沒想到這副醒酒藥竟然如此神奇,幾次服藥后,揭穎臣竟然痊愈了。蘇東坡見到好友康復后,便將張肱調配的這副“醒酒藥”當作了常備藥品。
聰明的你一定已經猜到了,這副醒酒藥的主要分就是枳椇子。幾百年后,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也記載了枳椇子“其枝、葉,止嘔逆,解酒毒,辟蟲毒”的功效。除了名人的“現說法”,民間也有著“千杯不醉枳椇子”的俗語。
但是,千萬別以為枳椇子的妙僅限于解酒,它還有預防肝纖維化、酒和非酒脂肪肝的功效,實力不容小覷。然而,枳椇子并不是飲酒人士的“護符”,如果真的想要減輕酒對的傷害,一定要做到適量飲酒!
如果需要用枳椇子來解酒,除了沖泡之外,還可以將其制作“枳椇粥”:將枳椇子搗碎小塊并裝紗布袋中煎湯,再將大米淘洗后放枳椇湯中一同熬煮粥,晾涼后即可食用。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關于養生的知識,請在微信公眾號中搜索關注“無限報局”,在菜單欄找到“中草藥說”專題。您也可以點擊下方鏈接訪問“了不起的中草藥”專題,里面有更多彩容等著您發現哦!
參考文獻:
[1] 王垠蕓,羅紹忠,陶汝俊,楊潔,徐湘婷.枳椇子及其復方解酒保肝作用研究進展[J].亞太傳統醫藥,2018,14(03):7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