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毅教授是第四屆國醫大師,也是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廣東省中醫院)的主任醫師和教授。他擅長治療腺良惡腫瘤,尤其是三和雙腺癌,以及腺炎疾病,如芽腫腺炎,腺增生疾病和疑難病癥中醫和中西醫結合治療。芽腫小葉腺炎是一種以腺小葉為中心,以非干酪樣壞死芽腫為主要病理特征的慢炎癥疾病。臨床上表現為房疼痛腫塊,在某些因下迅速進展,部可形復雜的竇道和微小膿腔。嚴重況下,可波及整個房,部分患者可能伴有肢結節紅斑、發熱等全癥狀。該病多發于育齡期已婚經產婦,尤其是產后數月或數年,況下也可見于妊娠期或哺期。這種疾病病復雜,難以治愈,容易反復發作,給患者帶來極大的痛苦。

經過多年的臨床探索,林毅教授認為該病主要依靠外治法進行治療,并提出了運用“提膿祛腐”綜合外治法治療芽腫腺炎的方法。該方法以“提膿祛腐”為核心,通過“通、拔、刮、引、敷”五個步驟,替使用不同的治療方法,以達到驅邪扶正、祛腐生的治療目的。下面將介紹他的治療經驗,供同行參考。

芽腫腺炎屬于中醫癰或瘡瘍范疇。目前尚不明確該病的病因,但據臨床經驗,可以歸納為淤積、高泌癥或異常泌等原因,主要的發病原因是熬夜、勞累過度、飲食不節、緒激、外傷撞或外因。輔助檢查提示該病可能與細菌染(以棒狀桿菌為主)或自免疫反應異常有關。

病理機制方面,初起階段多見肝氣郁結,肝主疏泄,調節分泌。當肝失條達時,氣輸布失常,痰阻,結于絡,這一階段多為肝郁脾虛、痰阻絡的證候。如果郁久化熱,熱盛腐,膿,這一階段的證候多屬于胃熱壅盛或熱毒熾盛。如果病久治不愈,肝強脾弱,肝木盛乘脾土,脾虛無力托毒生,那麼腫塊就難以潰破和消散,或者在潰破之后膿腐纏綿,遷延難愈。這一階段的證候以脾虛為主,可能還伴有其他癥狀。據不同時期的臨床表現,芽腫腺炎可分為腫塊型、膿腫型、潰后型和多型并存型。對于腫塊型,治療應以消散為主;對于膿腫型,治療應以通膿為主;對于潰后型,治療應為祛腐生;對于多型并存型,綜合治療方法。

林毅教授強調,芽腫腺炎的治療應該據個況和病進行選擇。他提出了“提膿祛腐”綜合外治法,據疾病的不同階段,選取不同的方法進行治療,以實現“最小創傷,最毒副作用,最外形,最好功能及最低復發率”的治療目標。

在治療過程中,首先要進行通膿治療,據膿腫的況,可以選擇彩超定位穿刺、火針式烙口引流或小切口式切開引流等方法,將膿出或排出,避免其在積存并發生傳變。接下來是拔罐治療,如果患者頭有異常分泌難以清理,可以使用拔罐法,用火罐拔出頭分泌。此外,如果患者的膿尚未從皮表潰口,可以使用刺絡拔罐法,局部刺絡后,再使用火罐將膿腐拔出。刮捻治療即是在排膿后,用探針探查膿腔和竇道的部位、深度和方向,使用刮匙祛腐、棉捻捻腐。由于該病常常殘留多條竇道或多微小膿腔,因此在祛腐引流時應盡量避免,切勿忽略深部殘留的竇道與膿腫,以免發生傳囊之變。引流治療即是在排膿和刮捻清理后,仍可能有部分頑腐殘留,與周圍組織黏連,難以一次清除。通過使用提膿藥捻(如石膏、五五丹等),可以加速積的膿腐落,使其迅速排出。最后是敷治療,即在膿腐清除后,使用藥進行局部治療。可選用功勞木外洗、加味金黃散和四子散等。功勞木外洗不僅可以用于外治后的局部敷消毒,也適用于膿腐較或特殊部位如頭、暈部和靠近壁等的引流;加味金黃散可用于證(以有痛為主)的局部敷;四子散可用于證(以無痛為主)的局部敷。如果出現半的證候,可以替使用加味金黃散和四子散進行敷。

林毅教授的治療方法在臨床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例如,他曾經治療過一位35歲的患者,該患者在其他醫院接了抗生素和靜滴治療,但效果不明顯。通過使用林毅教授提出的“提膿祛腐”綜合外治法,結合中藥辨證服治療,該患者的癥狀得到了明顯緩解,并在隨訪期間沒有出現任何不適。

需要注意的是,每個人的質和病不同,所以本案中的方藥和劑量僅適用于該患者當時的病。對于廣大讀者來說,如果有需要,應該前往正規醫院接中醫辨證診治,以免貽誤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