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蘭生口眼傾斜癥是一種常見的臨床癥狀,其發病突然,表現為口眼向一側歪斜,無法合上眼睛,口舌不靈活,咀嚼困難,面部麻痹以及等癥狀。這種疾病多由絡脈空虛,風邪侵襲中明經絡,導致絡脈阻,氣不暢,進而引發面部一側癱瘓。在治療上,歷代醫家通常采用祛風通絡的方法,常用麻桂、羌獨、防風、荊芥等有發散作用的藥。然而,由于患者所患經絡未明,治療藥常常泛泛使用,或者雜無章,無法專注于一個經絡,導致有邪之絡無法疏通,無邪之絡反而到傷害。這種表面上治療虛而無效,難以去除疾病源,從而影響治療效果。

筆者閱讀了清代陸養愚所著《陸氏三世醫驗》中關于明經治療口眼傾斜癥的一例,覺得該案例頗有見地。據《經》中關于胃足明經的描述,“起于鼻之頦巾,旁納太之脈...挾口環...上耳前...循發際”等,可以明確口眼傾斜癥屬于明經絡的病變,并提出風客明留而不去,治解散的方法。治療方劑中選用了葛、升麻、白芷、僵蠶、黃芪、桂枝、枯草和甘草等藥。其中葛和升麻的劑量較大,以消除明經絡的邪氣。白芷和僵蠶有驅散頭面部風痰的作用;黃芪和桂枝則用于固定全的疏泄表面;當歸和赤芍用于調和各種藥的作用。筆者多年來采用這個方劑治療口眼傾斜癥,常常取得良好的效果。據患者的況,如果沒有表虛惡風等表現,可以去掉黃芪和桂枝;如果有熱癥狀,可以加銀花、連翹和丹皮;如果患者較高,還可以加天麻和鉤藤等藥。對于癥狀較重的患者,可以加蜈蚣;對于病程較長的患者,可以加當歸、赤芍和地龍等藥。此外,口眼傾斜癥的早期治療效果較好,治療延遲則效果較差,久不治療可能會變頑固病癥。

筆者曾經治療過一位姓譚的患者,該患者患有口眼傾斜癥已經四十天了,早晨起床時到左側面部麻痹不適,照鏡子發現左眼無法閉合,口角向右側歪斜。同時伴有咀嚼困難和視不清。該患者曾經到其他醫院治療一個多月,但效果不佳。就診時,患者的癥狀如前所述,舌苔薄黃微膩,脈象弦數。通過四診結合,確定患者患的是風邪侵襲明經絡,導致氣閉阻,瘀滯化熱的證候。據這個診斷,筆者決定采用逐邪通絡并輔以清熱的治療方法,方劑中選用了葛、白僵蠶、升麻、桔梗、赤芍、當歸、地龍、連翹、丹皮和甘草,煎煮后每日服用一劑。經過三劑藥治療后,患者到面部麻痹的覺消失了。再經過幾劑藥治療后,口角也能夠收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