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醫的發展歷史上,出現了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許多中醫大師都是通過自學而為名家。一個典型的例子就是晚清和民國時期的中醫名家曹穎甫。他在51歲時才開始正式從事醫學行業。盡管在當時,51歲已經被認為是步老年的年紀,許多人可能會選擇安晚年,但對于曹穎甫來說,這是他一生中綻放芒的新起點。

曹穎甫(1866年—1938年)出生在江蘇江,是晚清和民國時期著名的醫學家。江蘇自古以來就有許多杰出的名醫,而曹穎甫出生在一個有中醫學底蘊的家庭。他的父親曹秉生通中醫,家里人得病時從不請外面的醫生,而是自己開方買藥,治療效果顯著,往往很快就能痊愈。在父親的影響下,曹穎甫從小就對中醫充滿了向往,年時期就開始閱讀醫學書籍。他的父親看到這一點,鼓勵他:“在讀書的空閑時間里,稍微了解一下醫學原理,也是幫助他人的一種技能!”。曹穎甫從12歲開始閱讀張庵的《傷寒論集注》,13歲開始研習《傷寒論·明篇》。盡管后來從事了其他工作,但他一直堅持學習醫學,從未間斷。

1919年,曹穎甫決定正式從事醫學工作。他來到上海開設了一個小診所。由于上海有許多知名的醫生,加之他的年齡較大,名氣不大,所以他的診所業務相對較。但是,曹穎甫并不著急,他將醫學視為一種行善的方式,特別關照那些窮苦人家,診費非常低廉,有時甚至免費贈藥。最重要的是,他用藥很但有效,往往只需開一兩味藥就能治愈疾病,因此他的名氣越來越大。后來,上海知名醫生丁甘仁聽聞他的名聲,邀請他到上海中醫專門學校擔任教務主任,并專門講授《傷寒》《金匱》方面的課程。當時為上海四大名醫之首的秦伯末也在該校學習,并為曹穎甫的學生。秦伯末后來回憶起曹老時,自認為從他那里獲益匪淺,到了很大的影響。

通過曹穎甫為中醫名家的經歷,我們可以看到,為中醫人才并不是遙不可及的目標,只要專注于學習,認真悟并勤于實踐,自學也是完全可以才的。自1931年起,曹穎甫開始著書立說,將自己對中醫的理論和臨床經驗記錄下來,出版了《傷寒發微》、《金匱發微》、《經方實驗錄》、《曹穎甫醫案》等著作。這些作品對近代中醫學產生了巨大的影響,許多名醫都會學習這些書籍。后來,這些著作被統稱為“曹氏三書”,為近代中醫學的重要典籍。

注: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