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是疹高發的季節。由于春季多雨,外更容易侵犯人,導致困脾胃,進而引發疹。中醫認為,疹的發病與虛弱、脾胃困、失養、熱耗傷、化燥生風等因素有關,使得疹發展為亞急或慢疹。有病程長、反復發作、纏綿難愈的特點,患難耐,常對稱分布,邊界不清,可能伴有滋水滲,容易出、結痂掉皮,嚴重時會造夜間失眠和嚴重不適。

從中醫角度來看,邪是疹的主要病因,病變多涉及脾胃。因此,選擇適當的位進行調理以清熱利,可以有效緩解疹和皮。以下是幾種在家作十分方便的推薦方法:

1. 陵泉:位于小側,脛骨側髁下緣與脛骨側緣之間的凹陷中。陵泉是足太脾經的合,刺激陵泉有助于清利熱,通經活絡,緩解癥狀。

2. :位于側,髕底側端上2寸,隆起有活祛風的作用,對于各種瘙癥狀尤其有效,調理疹或瘙病時不可或缺的位之一。

3. 風市:位于大外側部的中線上,當腘橫紋上7寸。或直立垂手時,中指尖。風市主要作用是祛風止,配合的活效果,常用于全的風證,非常有效。

4. 曲池:位于肘橫紋外側端,尺澤與肱骨外上髁連線的中點。曲池是手明大腸經的合,對于皮熱疾患有很好的治療作用,是常用的驅除全風邪的位之一。

以上位可以采用指針按法,每用拇指或食指按2~5分鐘,以覺到位酸麻脹痛為宜;也可以進行艾灸法,每懸灸不超過15分鐘,至皮紅為度。

除了位調理,調理疹時在日常生活中還需要注意以下幾點:首先,避免搔抓,因為搔抓會破壞原本損的皮屏障功能,導致疹加重。其次,避免快速的溫度變化,因為快速的溫度變化可能是引起疹的原因之一。此外,飲食上也要做好護理,避免食用辛辣、刺激吃熱水果如芒果、菠蘿、荔枝等,盡量吃或不吃海鮮和生冷食,以避免損傷脾,加重邪。

如果疹面積逐漸擴大,有滲出、出覺非常、脾氣暴躁等癥狀,建議盡快就醫。如果你對中醫經絡和興趣,如果你想學習一門中醫技,如果你想改善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可以關注并私信“666”,領取21節中醫門視頻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