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11月是“國際肺癌關注月”。肺癌是一種最常見的惡腫瘤之一,起源于肺部。專家提醒,早期發現和治療對于提高肺癌的治愈率和生存率至關重要。通過低劑量螺旋CT檢查,可以發現早期肺癌,從而降低死亡率。然而,早期肺癌大多數沒有明顯的癥狀,一旦出現劇烈咳嗽、痰中帶悶氣短等癥狀時,已經是中晚期的可能超過70%。而通過定期檢等手段發現的肺癌,大約有70%是早期的,經過手治療后,超過90%的患者能夠實現長期生存。

據北京協和醫院外科主任李單青的說法,一期的肺癌患者經過手治療后,超過92%的患者能夠痊愈,基本上可以達到治。然而,二期肺癌的手治療后,5年生存率會直線下降,只能達到50%~60%,而三期的5年生存率只有30%左右。因此,專家提醒,有肺癌家族史等高危人群應該定期進行部CT檢查。

肺結節是肺癌的早期病征之一,近年來隨著檢的普及和檢查手段的進步,發現了越來越多的肺結節。一般來說,小于3厘米的肺部影被稱為肺結節。隨著檢查手段的進步,如增強螺旋CT,能夠篩查到1到2毫米的結節。然而,首次部CT檢查發現的肺小結節中,絕大多數都是良的。據同濟大學醫學院腫瘤研究所所長周彩存的介紹,檢中大約有25%的肺結節病人肺部有結節,而在有小結節的病人中,大約有3%到4%是腫瘤,絕大多數不是癌癥。

專家建議,在沒有肺癌家族史的況下,如果發現直徑小于8毫米、邊緣無刺、無管且度均勻的小結節,建議半年或一年后再復查部CT,無需頻繁復查。據北京協和醫院外科主任李單青的說法,肺結節的形態可以幫助判斷其是良還是惡,如有刺、分葉等特征通常是惡的表現。然而,他強調了一點,不能因為是肺癌就一定要切除。據多年的臨床經驗,肺部小結節在5年或10年沒有變化的況下,可以繼續觀察,手可以延后。

為了提高人們對肺結節的重視程度,并避免過度醫療導致的過度焦慮,近年來一些醫院開始對肺結節患者進行全程管理,通過隨訪觀察肺結節的變化,一旦出現惡變,及時干預治療。四川大學華西醫院通過人工智能輔助診斷系統,對肺結節患者進行跟蹤管理,幫助醫生準確判斷肺結節的質。據中華醫學會副會長、四川大學華西醫院院長李為民的介紹,他們能夠通過智能化的方式非常準地篩選出肺結節,并進一步判斷其是實結節、磨玻璃結節還是混合的磨玻璃結節,以及其惡程度的高危、低危還是中危。

目前,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已經將肺癌早期篩查技推廣到150多家基層醫院使用。喻士作為其中一位肺結節患者,在半年多的隨訪過程中發現結節不斷增大,醫生判定的肺結節有高惡風險,于是為進行了手后病理切片顯示的肺結節是早期肺腺癌,目前各方面都恢復良好。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營山醫院已將470多例肺結節患者納風險分層的人工智能管理系統,其中78例是Ⅰ期肺癌患者。

通過全程規范的管理肺結節患者,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營山醫院顯著提高了對肺結節的診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