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癌癥包括早期腺癌、早期分化型甲狀腺癌、早期肺癌、早期結腸癌等等,在一定況下是有機會爭取治愈的。然而,治愈的概率取決于病理類型、確切的分期以及其他危險因素。舉例來說,盡管腺癌和胰腺癌都是2期,但治愈率卻有很大的差異,胰腺癌的復發風險概率更高,而腺癌的復發風險較低。

晚期癌癥大多數況下很難治愈,但并不等于沒有治愈的機會。關鍵還是要看病理類型,也就是癌癥的種類。一些生長迅速、對化療等科藥治療較敏的癌癥,如果不治療生存時間極短,但如果積極治療,即便晚期,仍然有機會爭取治愈或長期生存。例如侵襲瘤、妊娠絨癌、睪丸生細胞腫瘤、兒腫瘤等,有相當比例的患者是有可能爭取治愈的,因此不要輕言放棄。

以上容是一直以來被科普的,可以說是老生常談。再次強調這些容的目的,既是進行一次科普,也是為了引出下面的話題:什麼才算是治愈?有哪些表現可以說明癌癥已經治愈了?這個問題看起來似乎很簡單,但實際上存在很多認識誤區。

最常見的兩個誤區是:一是認為腫瘤消失(比如手切除或化療后CT檢查顯示腫瘤不見了)就是治愈。記者或者網上討論經常會提到某某名人得了某某癌癥,做了手出院了,然后說他的癌癥治愈了。或者有些無法手的癌癥,如淋瘤,經過化療后復查時腫瘤不見了,然后說他的癌癥治愈了。然而,在腫瘤專科醫生看來,這個時候還不能下結論說癌癥已經治愈。

二是認為腫瘤控制了就是治愈。有些人經過治療后,腫瘤得到了控制,雖然沒有消失,但也沒有繼續增大,他們的生活也過得不錯,沒有什麼痛苦。于是就說他們的癌癥治愈了。然而,這只是帶瘤生存,并不等同于治愈。

那麼,什麼才是真正的治愈呢?從理論上來說,嚴格意義上的治愈是指腫瘤徹底從消滅,并且一直不復發,直到患者離開人世。也就是說,只有在患者離世的那一天才能最終下結論說他們的癌癥是否治愈。然而,這種定義并不利于醫學研究,也并不是必要的。因此,判斷癌癥是否治愈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第一,病人的主觀癥狀消失。也就是說,病人沒有疼痛、咳嗽、腹脹等與癌癥相關的癥狀。這是最基本的,如果病人仍然有一些癥狀,需要判斷是否是癌癥引起的。

第二,病人的客觀征消失。通過視診、診、聽診等檢查,沒有發現包塊、黃疸等與癌癥相關的征。需要注意的是,這些征必須與患者所患癌癥有關,而不是其他疾病引起的。

第三,各種相關的化驗檢查都降為正常。與患者所患癌癥有關的化驗指標都要恢復正常,特別是與腫瘤標志相關的指標。需要注意的是,這些指標有時不會立即恢復正常,需要一定的時間,但最終必須降為正常。

第四,影像檢查和鏡檢查沒有腫瘤存在的證據。通過CT、磁共振、B超、X線、PET-CT等影像檢查,以及胃鏡、腸鏡、氣管鏡、鼻咽鏡等鏡檢查,沒有發現腫瘤存在的證據。對于淋結病灶,不要求完全消失,只要大小降至1公分以下即可。對于非淋結病灶,要求完全消失。

以上四個方面都是近期療效指標,也是判斷癌癥是否治愈的基本前提。當然,一般的普通大眾很難弄得清楚這些容,但大致了解一下就可以,給信任的腫瘤專科醫生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