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九月,農村地區都迎來了新農合醫保繳費的時間。國家每年九月都會公布新一年度的繳費政策,而今年也不例外。然而,今年一旦政策公布,農民們的反應格外明顯,許多人選擇不再續保,新農合再次陷冷遇之中。但這種況并不僅僅出現在今年,事實上,在2019年至2022年的三年間,我國新農合的棄保人數高達4100多萬農民,占比非常高。而今年的棄保人數在此基礎上不斷攀升,但目前尚未完全統計出數字。那麼,新農合為何在出臺后逐年遭冷遇?其中有多重因素需要考慮,一位老農的話道出了其中的髓。
據今年最新政策,我國新農合今年的續保費用是每年380元,這僅僅是國家標準的最低價格,價格因地區政策不同而有所變化。然而,盡管今年新農合號稱可以報銷70%以上的費用,這并未恢復農民對新農保的信心。據目前的況,棄保人數仍在不斷增加。新農合最初于2003年創立,旨在為農民提供醫療保障,確保農民能夠負擔得起醫療費用。然而,自從2003年出臺以來,到2023年,新農合的價格從最初的每年十元上漲到現在的每年380元,20年價格翻了35倍,這個數字令人震驚。
農民棄保的原因有多重,一位農民伯伯列出了其中的四個原因。首先,新農合本并不能真正解決農民面臨的醫療負擔,尤其是在面臨重大疾病時。新農合的報銷范圍為村衛生院可報銷70%,鄉鎮衛生院可報銷60%,但一般的三甲醫院只能夠報銷50%。與城鎮職工醫療保險相比,這些報銷比例較低,限制了農民的醫療選擇范圍,沒有真正解決農民的看病問題。
其次,新農合的費用上漲過快,已經超出了一些農民的承能力。農民的收增長并沒有與新農合的價格上漲相匹配。對于一個六口之家來說,按照最低繳費標準每年需要繳納3800元,這可能相當于他們一到兩個月的生活費。中國仍有許多貧困地區,一些孩子甚至上不起學,更別提繳納新農合了。這種漲價趨勢偏離了新農合最初的初衷,導致越來越多的人放棄了新農合醫保。
第三,農民就醫面臨的困難,不便捷,報銷也不公平。衛生院只能報銷70%,鄉鎮衛生院報銷60%,而城市的三甲醫院只能報銷50%。這意味著大多數農民只有在面臨嚴重疾病時才會去醫院,70%的報銷比例僅適用于衛生院,對于農民而言,這非常不方便。醫療資源在城市和農村之間分配不均,城市三甲醫院和村里的醫院在醫生薪資水平方面存在巨大差異。這種醫療資源分配不均、衛生院報銷高、大醫院報銷低,以及醫院開出過多的檢查單等問題導致越來越多的人放棄了新農合醫保。
最后一個原因是新農合醫保在每年年底都會將賬戶余額清零,而城鎮職工醫療保險不會。這意味著380元對于大多數人來說可能只是應對冒和發燒的費用。大部分農民非常節儉,通常不會因冒發燒等小問題去醫院,除非病實在無法自行緩解。因此,小病不需要就醫,而大病在醫院就醫時報銷比例又不高,這使得農民不愿意為新農合買單。
綜上所述,農民對于新農合醫保問題的詬病主要集中在報銷條件不足、費用上漲過快、就醫不便和不公平、以及年底賬戶清零等方面。解決就醫公平和小病大治問題可能是農民就醫困難的主要原因,解決了這些問題,農民很可能會更愿意繼續繳納新農合。同時,國家也需要考慮減輕農民的經濟負擔,適當調整新農合的價格,以確保農民能夠負擔得起醫療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