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冬天,越來越多的人對染新冠后是否有可能發生二次染產生了擔憂。在染新型冠狀病毒后,患者會產生對抗該病毒的抗,有些患者可以依靠自的免疫系統清除病毒,從而實現自愈。自愈后,患者的抗會在一段時間起作用,幫助抵同類型病毒的再次染。然而,隨著時間的流逝,濃度逐漸降低,其抵病毒的能力也會下降,這就可能導致再次染。如果患者染過新型冠狀病毒,的抗只對所染的病毒株起作用,一旦接到新型冠狀病毒的變異株,就可能再次染。因此,染新型冠狀病毒后可能會出現第二次染,可能是同類型的病毒株,也可能是不同類型的病毒株。

那麼,哪些人群更容易出現二次染呢?第一類是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比如老年人,他們的免疫功能會退化,染康復后,保護力的維持時間較短。此外,三歲以下的嬰兒的免疫系統尚未完全,因此康復后獲得的保護力也可能較短。第二類是免疫缺陷人群,例如艾滋病患者或免疫抑制劑使用者,他們的保護力持續時間也較短,二次染的風險較大。第三類是高風險崗位的人群,如醫護人員等,他們平時與人接較多,被傳染的風險更高,需要更加謹慎。

以下是三位染者的自述:

郭先生是東北人,在加拿大工作。有一天早上,他疲力竭,呼吸困難。雖然當時他在家的新冠抗原測試結果為,但癥狀持續存在,包括發燒、發冷、盜汗和頭暈。第二天再次進行檢測,結果為。郭先生以為自己會安全了,因為他接種了疫苗并且通過自然免疫,至在未來六個月應該對新冠病毒免疫。然而,三個月后在海南,他又出現了類似的癥狀。第二次染時,郭先生沒有出現嚴重反應,癥狀像一次普通的冒,甚至更輕微,包括發燒和輕微的疼痛,但很快就好轉了,沒有出現失聲或者“刀片嗓”的癥狀。

士在國擔任教師。由于任教的學校出現了大規模染,也被染了。白天發燒38.5℃,晚上是39.5℃,無論吃什麼藥都沒有效果,還出現嘔吐和腹瀉,食沒有味道。直到半個月后才恢復。第二次染后,張士沒有吃藥,主要依靠喝水和休息,覺得靠自的抵抗力可以更快康復。強調要有積極的心態對待,多喝水、休息,不吃藥。另外,也提醒不要在發燒時洗澡,以免頭暈。

李先生第一次染新冠是在新疆烏魯木齊,當時他到后脖頸有持續的疼痛,以為是落枕,而且抗原測試結果為,所以沒有太在意。然而到了第四天,李先生的抗原測試結果變為,第七天,他的胳膊、腰部和蝴蝶骨開始疼痛,到非常疲憊,整個覺到疼痛,每天只想躺著,無論喝多水都覺得嗓子很干。由于當時資匱乏,李先生只能自己在家多喝熱水,用鹽水漱口和洗鼻子,同時配合祖卡木和連花清瘟進行藥治療。癥狀康復后,他的抗原測試仍然為,直到三天后才轉為。第二次染發生在三個月之后,當時有位同事不舒服,李先生在照顧他時沒有戴口罩,結果第二天自己也染了。然而,與第一次相比,這次染的癥狀較輕,只出現了之前的一些癥狀,但基本上癥狀輕微很多。此外,由于第一次染時已經完了三針疫苗接種,所以第七天時就復了。

作為普通人,我們應該如何應對呢?那就是盡量避免染。雖然這很困難,除非像魯濱孫那樣生活在孤島上并與人們保持距離,但我們可以盡量推遲染的時間,因為越晚染,病毒的毒就越弱。為了做到這一點,我們應該盡量閉而又人多的公共場所,佩戴口罩,并回家后勤洗手。對于尚未接種疫苗的人來說,一定要盡快接種,這是基本的保護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