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數字時代,我們周圍存在著一群特殊的人,被戲稱為“數字倉鼠”。他們在互聯網世界中如同倉鼠一般,不斷囤積各類數字信息,無法割舍,導致網絡存儲空間常常滿,堆積如山。本文將深探討數字倉鼠癥的起源、特征以及意義。

在數字時代,我們經常會看到一些人在瀏覽有用的視頻后,迅速點贊并收藏,或者和朋友拍攝照后,將它們全部留在相冊里,再或者看到免費課程資源時,毫不猶豫地囤積進各種網盤。如果你備以上幾個特征,那麼很可能也是一只“數字倉鼠”。所謂數字倉鼠,就是那些癡迷于囤積數字信息的人,他們像倉鼠一樣囤積食,導致各類存儲空間充斥著雜的信息。數字倉鼠癥,有時也被稱為數字囤積。這種行為的源可能與人們在現實生活中的實囤積有關。

囤積行為在日常生活中相當常見,研究發現,有2.3%到6%的人在工作和生活中表現出明顯的囤積行為,他們囤積的品包括各種各樣的東西,比如服、報紙、食、可回收的紙箱等等。不僅如此,人們在不同的生活階段也會傾向于囤積不同類型的品。兒時期的孩子可能會收集喜歡的玩,如糖紙和玩偶,而老年人則更喜歡囤積食和報紙等品。甚至有新聞報道指出,一些老年人會收集各類生活垃圾。在年輕人中,囤積表現為囤積票、郵票等。隨著網購和新的消費方式的興起,口紅囤積、盲盒囤積等行為也逐漸在年輕人中流行起來。然而,當囤積行為過度發展為病態狀態時,就可能出現“囤積障礙”。囤積障礙指的是個難以舍棄或與品分離,從而導致各方面的影響,最終可能導致心理疾病。國《神障礙診斷與統計手冊》,囤積癥在2013年被確定為一種獨立的神疾病。

隨著數字時代的到來,人們在互聯網上瀏覽和儲存信息變得更加普遍,大量的數字文件積累給個帶來了一定的力。有研究發現,一位患有自閉癥和囤積癥的患者迷囤積電子照片,每天花費3-5個小時整理這些照片,如果被建議刪除照片會表現出焦躁的緒。然而,對于大多數人來說,數字囤積只是一種習慣,并不會進心理疾病的門檻。總的來說,大多數個的數字囤積行為主要有兩個特征:一是過度獲取和收集各類數字信息,并且無法刪除這些信息;二是網絡存儲空間常常滿,且雜無章,沒有時間整理。

那麼,數字囤積到底有何意義呢?首先,數字囤積癥與時代特征的變化切相關。隨著大數據等技的普及,個的數據意識也在逐漸增強,人們知道如何搜索電子化信息,利用各種應用程序存儲各類數據資源。其次,數字化的信息存儲本有極大的便利。相對于傳統的實存儲,如紙書和打印文件,數字化信息存儲更加輕便,不占空間,而且形式多樣,涵蓋了音頻、視頻等各種格式。此外,在如今社生活幾乎完全互聯網化的時代,囤積數字信息也可以作為一種風險規避策略。當網頁被刪除或無法訪問時,提前將其截圖并存儲在手機相冊中,可以在需要時方便地找到,起到了備份的作用,尤其對于一些完全依賴互聯網的轉賬和數字證據的保存來說尤為重要。

數字囤積背后,常常涵蓋了一系列層面的重要意義。對于許多人來說,存儲的容不僅僅是數字信息,更是一種重要的記憶手段。這些信息背后承載著各種為了他們生活的一部分,因此舍不得刪除。有研究表明,囤積行為可能與個年經歷有關,依焦慮是理囤積的重要預測因子。當人們的年時期沒有形安全的依關系,或者不擅長與外界進行人際往,當依無法滿足時,人們可能會通過將寄托于品的方式來得到補償。在數字時代,這種理囤積行為就轉變了數字囤積。另一方面,數字囤積也反映了個對于信息的焦慮。在信息炸、知識焦慮的環境下,個往往會到“沒存下來就沒學到”的危機,還可能伴隨著錯失焦慮癥,即害怕錯過重要信息而到憂慮,甚至伴隨恐懼、失落、擔憂、沮喪等消極緒。

然而,數字囤積也帶來了一系列問題。首先,整理困難。大量的數字信息整理起來需要耗費大量時間和力,一旦開始整理后懈怠,存儲的信息就會變得混,人們反而深陷于整理信息的焦慮之中。此外,囤積信息并不意味著真正掌握了這些容。人們往往以為自己通過囤積信息就已經掌握了知識,但卻很付諸行,導致自我提升的效果有限。此外,過度依賴電子設備來存儲記憶,也可能導致忘記了真正重要的事。當然,也有一些人選擇反其道而行之,追求數字極簡主義。在豆瓣上有一個名為“收藏夾不吃灰”的小組,有著數萬名員,他們致力于整理社的信息和表包,積極報備自己的整理進度。

最后,我們無需過分擔心自己是否是數字倉鼠。數字倉鼠癥是數字時代的產,與時代特征切相關。大多數人的數字囤積行為只是一種習慣,并不會進心理疾病的門檻。然而,我們也應該意識到數字囤積可能帶來的問題,并適度管理自己的數字信息,以免陷囤積的泥沼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