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提升西部地區染病的診治能力,并為染科臨床醫師提供一個良好的學習流平臺,陜西省醫學會和陜西省醫學會傳染病與寄生蟲病分會將于2023年8月3日至6日在西安舉辦第五屆西部長安染肝病高峰論壇暨陜西省醫學會第十八屆傳染與寄生蟲病學會議。此次會議中,新疆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的魯曉擘教授將就“萊姆病的診治進展”進行講解。

萊姆病是一種由于蜱蟲叮咬引起的傳染病。蜱蟲是一種寄生在表的蟲子,它們主要寄生在淺山丘陵的草叢和植上,或者寄宿在牲畜等的皮間。蜱蟲通過吸進行生存和繁,它們吸形會變大,而不吸時則較小。蜱蟲的吸過程可能導致染者與蜱蟲攜帶的病原染。

萊姆病最早在1975年在國康涅狄格州的萊姆地區被發現。自1982年起,國CDC開始監測萊姆病,并于1991年將其列為法定傳染病。據估計,國每年新發病例約為30萬例,主要分布在東北部各州。萊姆病在歐洲也廣泛傳播,每年約有85000例病例,發病率高達350例/10萬人。萊姆病在中國范圍主要流行于東北、西北和華北地區的林區,東北林區的發病率為1%至4%。近年來,城市居民染萊姆病的危險不斷增加,研究發現城市公園等公共場所的鼠類等嚙齒攜帶蜱蟲的概率和萊姆病染率較高,而家養寵如鴿子和犬也可能導致城市居民染萊姆病。

萊姆病的發病機制主要涉及炎細胞因子和自免疫異常。炎細胞因子的作用包括引起炎癥過程、增強炎細胞的吞噬殺傷功能等。而自免疫異常可能是由于伯氏疏螺旋的外蛋白與關節中某些組織細胞分相類似,導致免疫疾病的發生。

萊姆病的臨床表現主要包括全癥狀和多系統多部位累。大約80%的患者伴有不特異全癥狀,如乏力、痛、頭痛、發熱、寒戰和頸項強直等。70%至80%的患者在被蜱蟲叮咬會出現擴張皮疹,稱為原發游走紅斑(EM),通常不痛、不,且可以自行緩解。萊姆病還可導致關節炎、神經病變、心臟病和眼部病變等。

萊姆病的診斷主要依靠臨床表現和實驗室檢測。如果臨床上懷疑有萊姆病的高風險因素,可以在等待檢查結果的同時開始治療,即使結果為也不排除萊姆病。在評估可能的萊姆病關節炎時,建議進行PCR檢測,并進行組織培養和清抗檢測。

萊姆病的治療關鍵是早期診斷和正確的抗生素使用。對于萊姆病相關腦或脊髓實質累的患者,建議使用靜脈注抗生素治療。對于在標準治療后仍出現持續或反復出現的非特異癥狀,如疲勞、疼痛或認知障礙,建議不進行額外的抗生素治療。

為預防蜱蟲叮咬,建議避免在草地、樹林等環境中長時間停留,穿著長袖服并噴涂驅蚊劑。對于被蜱蟲叮咬的傷口,應及時理和消毒,并在必要時就醫進行治療。

總之,第五屆西部長安染肝病高峰論壇暨陜西省醫學會第十八屆傳染與寄生蟲病學會議將為西部地區的染科臨床醫師提供一個學習流的平臺,其中關于萊姆病的診治進展的講解將有助于提升西部地區的染病診治能力。同時,通過加強蜱蟲叮咬的預防和早期診斷治療,可以有效控制萊姆病的發病率和并發癥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