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的排便況都不同,有些人每天排便兩三次,速戰速決;而有些人卻費盡全力,但依然無法順利排便。醫生表示,一天中有兩個黃金時間適合排便,對于便的人來說,抓住這些時機可以增加排便功的幾率。《生命時報》邀請了專家,為大家介紹如何擁有 "排便自由"。

據專家的觀察,一天中有兩個天然的適合排便的時間,分別是晨起和餐后。早上起床后,人們會產生 "起立反",這意味著從躺著到坐起再到站立的過程會刺激結腸蠕,幫助排便。此時如廁可以清空整晚代謝產生的廢,有助于預防腸疾病。而在餐后,食的刺激會喚醒胃腸,引發排便反,也是排便的最佳時機之一。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消化科副主任醫師徐志潔表示,據臨床觀察,多數中國人習慣在清晨排便。他建議便的人起床后或餐后固定時間如廁,這有助于培養排便反,但并非強制要求。即使當時沒有便意,也會逐漸配合,久而久之,到了固定時間就會自然產生便意。然而,如廁時間不宜過長,最好在5-10分鐘,以免增加痔瘡的風險。在排便時,要集中注意力,減外界干擾,比如不要玩手機、玩游戲、看報紙等。

至于排便頻率,徐志潔表示,每兩三天排便一次或每天1-3次都屬于正常范圍。中日友好醫院腸科主任醫師鄭麗華也認為,每天排便1-2次比較理想,一天不超過3次也是正常的。然而,排便的狀、以及個人的也很重要。

那麼如何判斷是否便呢?臨床上推薦使用 "羅馬Ⅲ功能便診斷",其標準如下:癥狀必須包括以下任意兩項或更多:至25%的時間到排便費力;至25%的時間排便為干球狀或便;至25%的時間到排便不盡;至25%的時間門直腸梗阻或阻塞;至25%的時間需要手法幫助排便;排便次數小于3次/周;在不使用瀉藥時很出現稀便;沒有足夠的證據診斷腸易激綜合征。

除了培養排便反外,便的人還可以通過調整飲食和生活方式來自我調節。有一些食可以緩解便,它們通常都帶有小籽或富含纖維。纖維食可以吸水膨脹,刺激腸道產生便意。然而,膳食纖維攝量要逐漸增加,以免引起脹氣和腹痛。營養專家推薦以下六種通便食:西梅、火龍果、獼猴桃、黑咖啡、燕麥和芝麻。此外,喝添加活益生菌的酸也可能改善便,但并非對每個便患者都有效。

在生活方式方面,要每天足量飲水,至喝1500毫升水。缺水會限制膳食纖維的作用。同時,要避免食量過小,因為足夠的食可以刺激腸道蠕。適當運也很重要,久躺、久坐等習慣會使腸道蠕變慢。此外,要調整力,避免張。同時,不要濫用瀉藥,長期服用瀉藥會導致依賴,加重便。喝發酵茶也有助于緩解便,紅茶和普洱茶是較好的選擇,因為它們經過發酵,鞣酸含量較

總之,了解排便黃金時間、調整飲食和生活方式,可以緩解便問題,讓人們排便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