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又到了每隔21天一個周期的免疫治療前的檢查日。相信像我們一樣的病友們,每次檢查都會到提心吊膽。我一大早5:30就起床了,準備去醫院的一些事,比如早飯前要吃的藥、中午要喝的五紅湯,還有一瓶裝滿熱水的暖瓶。然后,我醒了正在抗癌中的妻子小曹,讓起床洗漱。由于檢查時需要空腹,我不想讓小曹太久,所以我們爭取早點到醫院。我們6:10出發,路上沒有遇到太多堵車,但是“大武漢”真的很大,從我們家盤龍城開車到湖北省腫瘤醫院也花了一個小時的時間。
在路上,我們在醫院的公眾號上花了6.5元掛了一個號,系統顯示我們是第1個患者。到了8:15,醫生才到崗,診室門口已經滿了病人,好像大家都想搶先一步。一向溫順的小曹,終于鼓起勇氣大聲說了一句“還是按順序來吧”。醫生打開電腦系統,患者的名字,我們家小曹理所當然地為第一個,開出了電解質5項、肝功能14項、腎功能6項的檢查單;全細胞計數五分類;CEA、SCC、CA125腫瘤標志及尿干化的檢查單。我們選擇了重癥門診,費后自付了98元。10:30時,我們從自助報告機上取到了所有的報告,我終于松了一口氣。白細胞5.0、紅細胞3.7、紅蛋白122、小板197,轉氨酶、蛋白、膽紅素、酐等反映肝腎功能的生化檢查幾乎沒有任何異常。腫瘤標志CEA的檢查結果是3.35,CA125的結果是22,SCC的結果是8.43。雖然SCC指標不合格,但相比上一次檢查略有下降,并且長期穩定在個位數。與2021年全14轉移時SCC高達220相比,我們家對病的穩定程度已經相當滿意了。
在這個抗癌的過程中,除了我們自己的學習和努力,更重要的是要謝湖北省腫瘤醫院婦瘤二科的黃奕主任醫護團隊。病的穩定一直是我們家的追求。我們家的癌種沒有靶向藥可用,所以化療是我們的首選和有效方案。自從2021年11月結束化療以來,我們已經停止了18個月的化療,采用PD1+抗管生+其他輔助維持治療的方式,病穩定了近兩年。據上個月的最新影像報告顯示,14轉移灶比起2021年時小了近90%,而且所有轉移灶都于鈣化或伴有壞死的狀態。雖然我們一直在接治療和服藥,但近兩年的生化檢查一直保持著幾乎沒有任何異常的績,這現了“留人才能治病”的指導思想。我們遵守著不過度治療、帶瘤生存為基礎的原則,保持良好的覺,過著正常的生活,這是我們的追求。
留得青山在,哪怕沒柴燒。我們不要有“不把癌細胞消滅干凈,誓不罷休”的思想。抗癌是一場持久戰,除了治療,還需要養護,保持的基本功能良好,才能有抗癌的能力。要在正確的時機做正確的事,才有可能走得更遠。我想分我們家的治療經驗和心路歷程,但這并不是任何治療的依據,只是想鼓勵大家一起加油。抗癌雖然困難,但不要放棄,我們一定要堅強、樂觀、理地向前走。
中午12:00之前,我們順利地在門診護士站打完了2支PD1。下了幾天雨的武漢也變晴了,我和小曹的心都特別好。回家的路上,我們沒有走高架,特意繞著路從武漢大學后面的東湖邊上走。小曹還趕吃了在省腫瘤醫院門口買的鮮包,不時還往我里塞一些。我也不忘叮囑飯后要喝五紅湯。武漢的東湖很,是全國最大的城中湖之一。雖然路上有點堵車,但我發現今天的東湖特別,可能是因為我們的心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