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癥是一種常見的心理健康問題,患者常常到心不安,想要發泄出來。據中醫的觀點,抑郁癥大多數是由于氣不足所致。雖然氣不足,但實際上存在一些虛火。中醫常說的心腎不,與一般的上熱下寒有所不同。患者面紅耳赤,手部發熱,但腳卻很冰涼。許多中醫師聽到“腳涼”后第一時間想到的是補腎,這會導致腎越來越旺盛,但心火卻依然未熄滅。長期以來,患者會到非常痛苦。
然而,患者在就醫時往往不會清楚地向醫生描述這些況,因為大多數醫生會使用清熱藥。既然已經發生火氣,那肯定是熱的,中醫則會使用一些清熱的苦寒藥。而西醫則會開一些有消炎效果的藥,這是一種固有的思維方式。這種思維方式往往不會考慮到腎火的問題。有些人本不知道腎火是什麼,或者只知道使用黃柏,而更了解的一些人可能會使用知母,因為苦寒藥只是一種抑制劑,并不能很好地緩解火熱問題。關鍵是要找到引起火熱的原因是什麼。腎火的原因基本上都是由于下焦的水火失衡,因此補水是關鍵。因此,地和麥冬等補水藥至關重要,首先要找到這種平衡點。如果真的想以驅寒為主要方向,可以先從解決脾虛開始,以及脾虛引起的膀胱虛。這樣一來,可以先恢復水的氣,水氣上升,虛火自然就會熄滅。但大家要記住,水的氣是一個重要前提。否則,五臟六腑缺水引發火熱,虛火會向上蔓延,痰火會影響神志,緒問題將變神志問題,解決起來更加困難。
我給大家一些建議:可以嘗試解表。使用一些柴胡和桂枝,柴胡本有解表的作用,桂枝可以散寒。這樣可以清理已經存在的疾病因素。如果中氣不足,還需要補充中氣,可以使用生姜、人參、大棗等補藥。姜半夏也可以使用。對于治療志病和神志病,我們一直強調這是“氣”病,需要從“氣”開始調理。需要注意的是,人實際上有兩個重要的關鍵點,一個是常常被提及的腸胃,另一個是不太為人所知的膈。所有上氣不降的疾病實際上都與膈有關。例如阻、痰、虛勞、呼吸困難等各種頭痛,都是上焦出現問題,膈氣機運轉不暢的結果。因此,在診斷時,需要進行辨證,也就是養護神,養護足夠的神狀態,緒也會好很多。需要使用有酸味的藥,收斂并補充水分。中醫中所謂的一氣周流,實際上是指人有許多小循環。將氣從往外排出表面即為氣,將氣從外往輸送到即為。當一個人生氣時,火氣會迅速上升,木火上升過快。郁積在上部,必然會導致咽干、煩躁、上火等問題。因此,必須使用酸味的藥收斂,將過度上升的氣收斂回來。但靠這樣的藥使用可能會有一些副作用,可能會損傷脾胃。因此,需要加一些甘味的藥。可以搭配陳皮幫助消化,甘草保護中氣,既能滋,又能降低對脾胃的損傷。
總而言之,這類問題實際上是由于五臟中肝、脾、腎的寒和心、肺的熱所引起的。這樣的差異,實際上中藥都可以進行調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