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癮:填補生活空白的形心理疾病

“如果出門時只能帶一種東西,你會帶什麼?”這個問題被問到的人們幾乎毫不猶豫地回答:“手機”。仿佛這是一道擁有標準答案的填空題,而非答題者擁有的選擇的權利。當問及為什麼選擇手機時,人們只能搖著頭無奈地說:出行、通、食宿、工作、娛樂……生活中的一切事,都好像已經無法離手機而獨立進行。手機理所當然地占據了我們的大部分時間,而當我們偶爾反思我們過去的經歷時,我們所應有的和曾經期待過的驗和收獲,竟然變得稀。我們發現手機蠶食了大片大片的生活空白,這個領悟如同醍醐灌頂,讓我們意識到手機已經在蠶食我們的神狀態。手機所帶來的迷茫、疚、空虛、焦慮和疲憊,如同一條蛇在我們心中蔓延。我們開始想要填補這些空白,答案是尋求多胺的快樂刺激。于是,報復娛樂再一次侵占了我們工作、學習、社、休息和自然、生命的時間。如此循環往復,我們與外界的聯系變得越來越薄弱,手機為了進虛擬世界的口,我們不得不越來越依賴手機,陷無止境的痛苦和與自我意志的斗爭之中。

在這種犬儒式的自我懈怠中,我們既沒有真正的放松與快樂,也沒有全力奔赴過什麼。心理學家將這種狀態稱為耗,為描述此屆年輕人心態的一個大眾樣本。雖然“耗”是時代發展中這一代年輕人逐夢路上的必然產,但手機癮依然可以被看作是普遍耗的一個重要因,也是耗的一個顯特征。事實上,手機癮是一種形的心理疾病,當我們面對生活中的艱難時刻和負面緒時,為了麻痹痛苦而進行的一種刻板的重復行為。要功戒除手機癮,需要通過科學的方法。然而,什麼才是科學、有效的解決手機癮問題的方法一直備各界關注。

首先,我們應該清晰地認識到,戒除手機癮并不意味著完全戒斷手機,而只是盡可能減使用手機的時間對我們工作和生活的影響。也就是說,我們需要做好每天手機使用時間的管理。在此基礎上,我們必須調整自己的認知,活在當下而非迷失在對現在的沮喪和對未來的好幻想中。讀一本書、走一段路、和好朋友喝茶談天、做自己熱的事……走出耗并沒有什麼訣竅,真正的解藥只有去行,在實踐中找到自己生活的意義,在平和的心境中為更喜歡的自己。同時,我們需要明確自己在電子娛樂中快樂的邊界,就像苦需要甜的襯托一樣。當我們對多胺的即將過理的自我時,問問自己:我真的需要這麼多的快樂嗎?科學研究表明,適量的娛樂時間帶給我們的滿足要遠高于無節制的快樂。阿德勒曾經說過:決定我們的不是過去的經歷,而是我們賦予經歷的意義。如今,技生活的程度日益加深,科技也給我們帶來了許多好。但我們要記住:使用但控制,靠近但游離。總有一天,我們可以奪回對生活的控制權,真正地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