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副主任曹雪濤在12月12日表示,“十四五”以來,我國在食品安全治理方面取得了積極的進展。食源疾病暴發事件的數量下降了11%,而死亡人數減了33.9%。曹雪濤介紹了我國目前已經實施的國家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計劃,并深分析了風險監測數據庫中的信息。據食源疾病的發病況和演變趨勢,我國制定了不同區域和不同風險類別的國家食品安全風險地圖,以指導各地及時發布風險預警信息,提醒公眾合理采購和儲存食品。

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主任李寧表示,近年來,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還建立了國家食源疾病監測報告系統、食源疾病暴發監測系統和食源疾病分子溯源網絡三大系統,這些系統發揮了風險監測評估和預警的作用,有效地防范了系統風險。李寧表示,“發生在家庭和餐飲服務場所的食源疾病分別占食源疾病發病總數的50%和46.3%,因此,家庭和餐飲服務場所是食源疾病防控的重點。”他還指出,食源疾病的監測角和哨點需要從醫院延至學校、社區和藥店等地,以便能夠早發現、早報告和早預警。

下一步,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將指導各地在風險監測和評估研判方面做實做細的工作。計劃在明年年底前,我國二級以上公立醫療機構的食源疾病病例監測實現網絡直報,并利用大數據、云計算等信息技,完善多點發的監測預警模型,以使區域風險預警更加靈敏高效。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記者:王瑤琦,柴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