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的研究表明,高不再僅僅是老年人的問題,我國的青年及青年中高的發病率不斷上升。最近,阜外醫院的宋雷、張宇清和鄒玉寶團隊進行了一項規模最大的多中心人群研究調查,據2018年中國高指南,他們發現12至17歲青年高的標化患病率為8.8%。據2017年國兒科協會高指南,標準化患病率為5.9%。研究者發現,男、父母有高、心率加快、腰圍大和超重/胖是青年高的危險因素。

研究者指出,先前的研究中報告了大樣本的兒和青年中的高患病率,但沒有進行多次測量來確診高。然而,國和中國的指南都建議進行三次重復測量來診斷兒和青年的高。該研究通過進行三次非同日的測量來確診高,為了解青年高負擔提供了有價值的流行病學證據。

研究者發現,單次測量會導致對青年高患病率的嚴重高估。過去的流行病學研究通常報告單次測量后的高患病率,這一比例顯著高于該研究中最終報道的經過三次測量確診的患病率。據2017年國兒科協會高指南,一次測量的高標準化患病率為18.6%;據2018年中國高指南,一次測量的高標準化患病率為24.5%。而據中國心管健康與疾病報告2020,2015年中國7~17歲兒年的患病率為20.5%。

研究發現,父母的高病史是青年高的一個重要危險因素。研究者分析認為,父母高病史的影響存在傳效應。此外,不健康的飲食等環境因素也起到一定的作用。

研究者使用了自測量裝置同時記錄了青年在休息狀態下的和心率。他們發現,心率快是胖獨立于的一個危險因素。研究者分析認為,盡管心率快和胖都反映了神經系統的激活,但其潛在機制是胖過度激活神經導致心率快和高,心率快只是神經系統激活的結果。因此,心率快不是胖的替代指標,而是反映胖和高的指標。胖通過多種機制引起高,包括胰島素抵抗和瘦素分泌,瘦素還激活神經系統,在導的青年高中發揮重要作用。這項研究進一步強調減是控制青水平的重要干預措施。

在2018年至2019年期間,研究者在全國6個中心隨機納了42,025名12至17歲的青年。其中49.6%為男,城市居民占62.6%。他們發現,平均收為118.5 mmHg,舒張為67.7 mmHg,平均腰圍為74.6 cm。超重的比例為15.0%,胖的比例為11.5%。

研究者首先通過一次測量對所有患者進行初步評估,然后在兩個中心的16,220人中進行了三次測量以確診高。他們使用了國和中國的指南來定義高,并據2010年中國人口普查數據按別和年齡進行了標準化。

總的來說,這項多中心研究提供了關于我國青年高的重要信息。它不僅揭示了高的危險因素,還強調了多次測量的重要。該研究為制定干預措施和預防策略提供了有力的流行病學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