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居民的膳食模式發生了變化。谷類食的消費量逐年下降,而和油脂的攝量逐年增多。然而,這種變化同時也導致了谷類過度加工,從而引起了B族維生素、礦質和膳食纖維的損失,導致了營養素攝量的失衡。為了解決這個問題,2022年版《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推薦了堅持谷類為主的平衡膳食模式,每天的膳食應包括谷薯類、蔬菜水果、畜禽魚蛋和豆類食。中國居民膳食平衡寶塔建議年人每天攝谷類200-300克,其中全谷和雜豆類50-150克;每天攝薯類50-100克。這不僅是我國傳統膳食結構的特點,也能滿足平衡膳食的要求。

是一種經濟實惠的膳食能量來源,也是B族維生素、礦質、蛋白質和膳食纖維的重要來源。因此,如何選擇谷為了一個重要的問題。首先,谷類食品是B族維生素的主要來源,所以我們應該盡量多樣化地選擇谷類食品,細搭配,避免只吃制米面。長期吃白米面會導致B族維生素和膳食纖維攝不足。因此,我們應該每天選擇2-3種以上的谷類食品,并有意識地多選擇雜糧,保證營養均衡。例如,可以將蕎麥、燕麥、雜豆等糧和大米放在一起煮飯或者煮粥;也可以在白面中加玉米、高粱面等制作各種面食,如面條、饅頭、發糕、餃子皮等,以改善口的同時提高營養價值。

其次,在三餐中至應有一餐含有全谷或雜豆的谷類食。每餐都應該有谷類食烹制的主食,可以選用不同種類的谷類食,采用不同的烹調加工方法,制作風味與口味的主食。大米可以做米飯、米粥、米、年糕或米糕等;小麥可以做饅頭、面條、烙餅、面包、疙瘩湯、餃子、餛飩或包子等;其他雜糧也可以通過加工米或面的方式加到大米或小麥中,做各式的中式點心。目前,居民所攝的谷類主要是加工的大米和面,這種谷類組對健康不利,因此需要保持每天攝1/4-1/2全谷或雜豆。在外就餐特別是聚餐時,很容易忽視主食。因此,在點餐時,應首先點主食和蔬菜類,而不能只點菜;在就餐時,主食和菜肴應同時上桌,而不是在用餐結束時才把主食端上桌,以避免主食吃得很或不吃主食的況發生。

此外,推薦將雜豆煮涼拌菜或做豆餡。年人每天應該攝50-150克全谷和雜豆。實際生活中,我們可以在白米中放一把全谷或紅小豆、綠豆來烹制米飯,雜豆也可以做各式主食,各種豆餡也是烹制主食的好搭配。例如,蕓豆、花豆、綠豆等可以煮后適當調味,制味的涼菜,綠豆可以泡脹發芽后炒菜。在谷的烹飪過程中,有幾點需要注意:首先,不要過度淘米或反復洗,以免損失米粒外層的營養素;其次,糧要適度加工,可以顆粒或末狀,制作雜糧面包、雜糧餅干、雜糧糕點等;最后,在烹飪過程中應多采用蒸煮的方式,用油炸,不要加堿,以保護谷類中的營養素。

總之,為了解決我國居民膳食模式變化導致的營養失衡問題,我們應該合理選擇谷。多樣化選擇谷類食品,細搭配,避免只吃制米面;每餐都應有谷類食烹制的主食,至一餐含有全谷或雜豆;適量攝雜豆,并可做涼拌菜或豆餡;注意谷的烹飪方式,避免過度淘米、反復洗,適度加工糧,多采用蒸煮的方式,用油炸,并避免加堿。只有這樣,才能保證膳食攝的營養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