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天氣逐漸轉暖,我國各省份已經陸續進手足口病高發期。手足口病是一種由多種腸道病毒引起的兒常見傳染病,常發生于5歲及以下兒。手足口病的高發期為每年4-7月,部分省份9-11月還會出現一個次高峰。在北方地區夏秋高發,而在南方地區以春夏為主高峰,秋冬季節為次高峰。腸道病毒喜歡熱環境,且傳染強,多在托機構和學校等集場所暴發。

手足口病是一種潛伏期為2-10天的傳染病,主要特征是發熱和手、口腔、足部等部位的皮疹或皰疹。好發年齡為6月齡到5歲的兒,尤其是在3歲更為常見。腸道病毒染后,不同年齡組均可染發病,甚至人也可能染。因此,一旦家庭中有人患病,全家都有可能染。

為了預防手足口病,建議在5月后,南方地區進高峰期,北方病例逐漸開始增多。在預防方面,家長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避免接病人,定期洗手并保持食品衛生,不讓寶寶別的小朋友的玩,生病后要隔離,大人回家后接孩子前要洗臉、洗手,避免去人口集的場所等。

此外,接種EV71疫苗可有效預防EV71相關手足口病和EV71染引起的其他疾病。但需要注意的是,該疫苗不能預防其他腸道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染。因此,在孩子還未染手足口病前,家長應盡早為其接種疫苗。

在出現手足口病癥狀后,隔離期為染后14天結束,患兒口、手、足、潰瘍及水皰結痂后方可結束隔離。在隔離期間,家長應注意衛生,定期清潔消毒家中品,以減傳染風險。

因此,通過合理的預防措施和及時的治療,可以有效降低手足口病的發病率,保障孩子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