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民樂縣中醫醫院外二科,又接診了一位藏竇患者。經過詳細的前檢查評估,外二科副主任醫師李華帶領團隊功地完了Limberg皮瓣轉移。下面是患者的簡要病史:患者為19歲的男,名馬某,他就診時主訴骶尾部有一個腫,已經疼痛了4天。患者表示,在就診的4天前,他突然出現了一個約核桃大小的腫,持續地疼痛,沒有放痛,但可以忍。他沒有黑便、便中帶尿、腹脹、腹痛、腹瀉、惡心、嘔吐、畏寒、發熱、悶氣短等癥狀。他曾自行服用了消炎藥,但癥狀并沒有明顯緩解,所以前來尋求進一步的治療。門診醫生檢查后將其收住院,診斷為“藏囊腫伴有膿腫”。

在專科檢查中,發現患者的膝位可以看到骶尾部有一個約4.0x3.0cm大小的腫,高于皮面,質地痛明顯,皮溫度升高。門指診顯示括約功能正常,沒有到條索樣瘢痕,退指時沒有染

經過如下:首先,功地進行了麻醉,然后取折刀位,固定暴。以中線2cm為長軸,以包含所有病灶為原則作邊長為7cm的等邊菱形,并且各個角度分別為60°和120°。區常規消毒后,鋪上無菌手巾。然后沿著標記線逐層切開菱形的各個邊,將病灶區切除至骶骨筋水平,徹底清除病灶并留取標本送病檢。同樣的方法,游離出全層的菱形皮瓣及皮下組織,使其能夠達到對合無張力的程度。電刀止后,放置了2引流管于創面基底部,然后將菱形皮瓣推移至病灶創面,對合整齊后,用2-0可吸收線皮合,用4號泰線間斷全層褥式合皮緣。手結束后,對傷口進行碘伏消毒,然后用無菌紗塊覆蓋,加包扎傷口。手順利進行,中出量約為5ml。后,患者的生命征平穩,順利返回病房。

后的理措施包括俯臥制,局部加,控制排便,留置尿管3-5天,全腸外營養5天以上。患者的后恢復良好,已經功出院。再次電話回訪時,患者表示恢復良好。

科普知識:藏囊腫,又稱為藏竇或藏病,是一種發生在骶尾部間裂及其周圍皮的囊腫。該囊腫充滿,有時也會含有發和皮碎屑。它可以表現為骶尾部急膿腫,穿破后形竇道,或者暫時愈合后再次穿破,導致反復發作。囊腫常伴有芽組織和纖維增生,通常含有發。以下因素可能增加藏囊腫的發病風險:超重/胖、局部創傷或刺激、缺乏運或長時間久坐、騎車、間裂較深、間裂區域的發旺盛、比較、有藏囊腫家族史、男,尤其是年齡較小者(20多歲的人群中較為常見)。

囊腫的癥狀和大小因人而異,可能是小凹陷或疼痛腫塊,也可能覆蓋一大片皮。如果沒有染,可能不會出現任何癥狀。但如果染發生,可能會導致上方區域的疼痛、皮發紅和腫脹。常見的伴隨癥狀是疼痛,但也可以沒有任何癥狀。染的囊腫可能會導致局部不同程度的疼痛、發燒、惡心等全況。如果在上方區域發現不明腫,或者出現疼痛、腫脹等癥狀,應盡早就醫以明確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