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泄瀉是一種長期困擾患者的疾病,每天可能會出現多次泄瀉,嚴重影響日常生活。對于慢泄瀉的治療,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手。
第一個方面是健脾燥。有些慢泄瀉的患者出現了脾虛阻的癥狀,但是常用的健脾燥藥如參苓白散等并不起效果。這時可以采用風藥勝的方法,如防風、羌活、葛、白芷等藥,可以使用荊防敗毒散方劑。這類風藥辛溫并能逐于表,辛溫能燥于,去除邪從而使脾胃恢復健康。例如,一位名陳某的48歲男患者,患有泄瀉已經持續了2年,每天大便3-6次不等。他的形消瘦,腹脹腸鳴,神不振,舌苔白膩,質淡胖,邊有齒印,脈弦細。經過服用健脾燥的藥無效后,采用風藥勝的治療方法,給予荊防敗毒散10劑,癥狀基本消失,后繼續使用參苓白散鞏固治療,病最終得到恢復。
第二個方面是治療熱滯留。一些慢泄瀉的患者可能出現脾虧損和腸胃功能紊的癥狀,表現為大便次數增多,質薄量,瀉后不爽,伴口干煩熱,飲水腹脹,舌紅苔黃,脈細。這種況容易被誤診為熱蘊滯腸道而使用清熱燥的藥治療。但仔細觀察這種證候,舌苔黃而不膩,大便稀而無黏,大便次數多而門不灼熱紅腫,可以作出區別。治療這種況應該補益脾,如使用白、白扁豆、北沙參、石斛、木瓜、烏梅等藥,既不能用苦寒燥的藥,也不能使用甘溫滋膩的藥。例如,一位名鄭某的51歲男患者,患有泄瀉已經持續了5年,每天大便4-5次,每次排便量質溏,有后重,納食不佳,口干咽燥,時煩熱,舌苔薄黃,質紅而燥,脈弦細。經過補益脾的治療方法,使用白、懷山藥、宣木瓜、烏梅、金、焦山楂、北沙參、黃、生地黃、茯苓等藥,連續服藥30余劑,病最終得到恢復,隨訪1年未復發。
第三個方面是注意不要忽視大黃的作用。慢泄瀉中常見的脾腎虧虛癥狀,醫生常常傾向于使用溫補的方法進行治療,但這并不是一不變的方法。如果瀉前腹部脹痛不適,瀉后脹痛減輕,脈弦實有力,舌苔厚,質紅,表明患者可能患有邪實積滯,肝脾不和的證候。不必過于擔心病久了就一定是虛的,可以大膽地使用通腑導滯、調和肝脾的藥,如小承氣湯加減。例如,一位名劉某的29歲男患者,患有泄瀉已經持續了1年,每天大便3-4次。排便前必有腹痛,排便后腹痛消失,舌苔厚,舌質淡紅,脈弦。由于沒有通腑導邪和調和肝脾,采用痛瀉要方合小承氣湯的治療方法。服藥一劑后,大量溏便排出2次,第二天腹瀉僅2次,大黃的用量減半,繼續服用3劑,各種癥狀都得到了緩解,最后使用參苓白散進行調理,隨訪2年未復發。
第四個方面是治療頑固腹痛。腹痛是慢泄瀉常見的伴隨癥狀,如果瀉前腹痛,瀉后腹痛仍不消失,久治不愈,可能是由于久病導致腸絡瘀阻。在治療時應該在辨證的基礎上加活化瘀、通絡止痛的藥,如地鱉蟲、當歸、紅花、三棱、莪、參三七等。例如,一位名林某的18歲男患者,患有泄瀉已經持續了1年,每天大便5-6次,伴有不規則的腹部痛,口干不飲,肢冷,畏寒,煩熱多汗,舌苔黃膩,舌質淡胖,脈弦細。經過服用中藥50余劑無效后,診斷為虛熱和腸絡瘀阻,采用溫益氣、清熱燥、活化瘀的治療方法,使用烏梅丸加地鱉蟲、參三七、三棱等藥。服藥5劑后,腹痛消失,大便減至每天2-3次,繼續服藥15劑,病最終得到痊愈。
以上是對慢泄瀉治療的四個方面的介紹,同時給出了一些臨床案例分析。這些方面包括健脾燥、治療熱滯留、運用大黃和治療頑固腹瀉。這些治療方法和臨床案例為慢泄瀉的治療提供了一定的指導,但需注意,本文僅作為知識分,不能代替專業醫生的醫療建議,如有需要,請咨詢正規醫療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