緒管理:認清你的緒,選擇更健康的回應方式
“問世間為何?”原詩嘆的是,今天我們要聊的是“緒”,盡管此“”非彼“”,卻一樣人捉不,在我們的生活中時時相伴、如影隨形,無不在。愉快的緒讓我們品嘗生活的曼妙和好,痛苦的緒讓我們承糾結與無奈。然而,現實中仿佛快樂時總是短暫,痛苦卻是那麼漫長,甚至很多人一生都在和痛苦緒做斗爭。
有時,緒來臨時如洶涌的浪,讓人深陷其中,以至于我們喪失理,變得脆弱,在緒的盤旋中消耗時間和力,甚至做出沖、有傷害的行為。在緒世界里煩惱的人們,都在尋尋覓覓,自救或者尋求幫助。
沈從文在極度苦痛的況下,寫信給林徽因,希“捉住理的自己,找個聰明人幫忙整理一下苦惱和”。而當時的林徽因也是在自恨自傷的消極悲傷緒之中,“左不是右不是,既為旁人焦灼,又為自己心,又同于自己又很不愿意寬恕放任自己”。這種況下,林徽因建議沈從文“一定得同老金(金岳霖)談談,他真是能了解、同時又極客觀、極同、極懂得人”。
當我們與緒抗爭時,總希邊能有“老金”這樣一個兼顧理和、充滿智慧的朋友,然而,這種朋友可遇不可求。讓人欣的是,緒管理的能力可以通過自我學習、不斷練習來提升,每個人都可以做自己緒的主人。
辯證行為療法(dialectical behavior therapy,DBT)為我們實現這一目標提供了可能。DBT是從傳統的認知行為治療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型的心理治療方法,與其他方法相比,有自的獨特,它始終以哲學辯證法為原則,強調理與、接納和改變之間的辯證協調,堅信每個人都能找到兩個極之間的平衡點。
這一心理治療方法通過一系列的技能訓練培養智慧心念、接納自己和生活本來的樣子,同時學會做出調整或改變,通過管理緒和行為,以改變生活,過值得過的人生。
在接下來的幾周,我們將推出周末緒管理系列科普,從DBT角度來介紹緒調節技能,幫助您以一種全新的、更健康的方式應對緒。今天,我們先從認識緒開始。
認識緒是緒管理的第一步。如果沒有刻意留意或自我覺察,我們常常和自己當下的緒融為一,認為“我的緒就是我”,來不及認清緒的模樣,就做出了各種回應,等我們意識到這一點的時候已經為時太晚。所以,我們要花時間了解緒。
我們對所發生事的第一反應為基本緒,這些緒迅速發生,沒有經過大腦對所發生事的思考,比如恐懼、憤怒、悲傷、快樂等。在經歷基本緒之后,有可能會衍生出一些次級緒,是對基本緒覺察之后所產生的,即對之前的“緒”產生的“緒”。
這里有點像繞,讓我們舉例來理解下,比如家長發現孩子玩游戲、不做作業,就沖著孩子大喊大,但沒過一會兒,家長可能對自己向孩子發這麼大火而到疚。憤怒就是家長在面對這一狀況產生的基本緒,而疚則是家長的次級緒。
即便是如竺可楨這樣的大知識分子,也難免在緒襲來時難以自控:“晨六點四十分起。為做復利題目教寧兒數日,不得要領,作題常錯。今日對答稍遲,余拳擊其面。事后甚悔之,蓋毆打決不能養良好之習慣也。”(摘自竺可楨日記,1945年8月9日)
基本緒是原始反應,我們很難控制,但對我們造痛苦的往往是次級緒。因此,我們學會分辨出基本緒,在產生次級緒之前學會應對基本緒,這是緒調節技巧發揮作用的地方。
當緒來臨時,我們通過有意識地放慢理緒的速度,停下來,觀察它,描述它,為它命名。可以從緒的主觀驗、緒帶來的生理變化、緒的發事件、對引起緒事件的解釋、緒可能的表達和行為、緒帶來的后果等幾方面來認識緒。
下面我們將以家長輔導孩子寫作業這個景來完這張“認清你的緒”表格。對上述保持覺知,不去追究,讓這些刺激按照自己的規律呈現、變化,不對它們做出習慣化的反應,只是靜靜地觀察,當我們覺察到緒之下的想法,諸如“他現在不寫作業,考不上大學,以后找不到工作,只能掃大街”這樣的擔憂,經過我們理的審視,會發現這樣的擔憂在邏輯上是過分夸大甚至荒謬的。
這樣,我們在緒面前就有了一點點自主。我們需要不斷練習,通過使用這個表格,回顧最近自己的緒狀況,盡可能對自己誠實。只有這樣,我們在真正面臨這些緒時,才有可能學會認清緒,并擁抱自己的緒,在和理的平衡之中,選擇對我們生活更有價值的方式回應。
作者:廖金敏 劉麗君
單位:北京大學第六醫院
各位親們,神衛生答題小游戲正式上線啦,大家玩起來哦!
北京大學第六醫院公事部國家神衛生項目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