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康復:激發人自愈能力,改善生活質量
在同濟大學附屬同濟醫院心臟康復中心,沈玉芹教授遇到了一位年過六旬的外地患者。這位患者在檢中被發現管病變嚴重,當地醫生告訴他支架和搭橋等治療手段都不可行。然而,他不愿意放棄,并決定來滬就醫,找到了沈玉芹。經過心肺運試驗,患者的心臟況確實不佳。但是,沈玉芹有方法,制定了運方并輔助外反搏治療,改善心缺,“平時要規律服用冠心病藥,把低度脂蛋白嚴格控制在1.4毫爾/升以下,控制在130/80毫米汞柱以下。”一個月后的復查顯示,該患者況有所好轉。這就是心臟康復治療的效果。
沈玉芹已經在心臟康復領域探索了16年。介紹說,通過心臟康復,可以激發人自愈能力,糾正自主神經失衡與炎癥免疫紊,預防心腦管嚴重不良事件,比如腦梗死、心梗死、猝死等疾病發生,還可以降低腫瘤的發生。心臟康復是一種通過健康教育、行為矯正和運訓練來提高心管疾病患者生存質量的二級預防措施。其關鍵目標是改善、生活的質量,使患者獲得自主、自由進行自我管理所需的技能。心臟康復的容包括運方、藥方、營養方、心理方、戒煙方等。
在心臟康復中心,一位75歲的阿婆曾因冠心病在心臟放了支架。然而,由于的焦慮和恐懼,終日不敢彈,生怕支架會出問題。結果,的心肺功能和活能力逐漸衰退,最終坐上了椅。在來到心臟康復中心后,阿婆接了沈玉芹的說服,并接了系統的心臟康復訓練。經過36次訓練,阿婆現在能夠自己買菜做飯洗碗了。
還有一位患者告訴沈玉芹,確診心管病后,他的每況愈下。他以前熱運、熱旅游,充滿活力。然而,現在他變得悶、吃力,不敢活,生怕支架出問題。在被收治后,沈玉芹團隊給予了他規范化的藥治療、心理疏導、康復運治療等。漸漸地,他從影中走了出來。一段時間后,他遵循醫囑回家康復,如今他每天都能出門買菜,去小花園鍛煉。
沈玉芹介紹說,近年來,心臟康復病房里出現了越來越多的三四十歲的急心梗死患者,甚至還有二十多歲的。這背后既有不良的生活習慣,也有錯誤的就醫觀念。許多患者出現心臟問題后,僅僅依靠手治療,忽略了預防和康復管理,導致惡循環,甚至有些人“二進宮”。據測算,我國約有3.30億心管疾病患者,防治面臨著嚴峻挑戰。經過近20年的探索,同濟醫院心臟康復中心已經形了完整的臟康復系,包括危重癥心管疾病、慢穩定心管疾病康復以及其他臟康復。目前,該中心已經服務了逾萬名患者,遍布全國各地。沈玉芹還將服務延至社區的心臟康復網絡、互聯網科普平臺等。強調這是一個新的陣地,非常重要且有必要,必須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