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腦梗死(cardio-cerebral infarction, CCI)是指在短時間相繼發生的急心梗和急腦卒中(腦梗),目前對于其病因和病理生理學的認識不足,并且缺乏證據和權威指南來指導臨床治療。近期,宣武醫院心臟科的尹春琳等人在一篇綜述中梳理了心腦梗死的最新研究進展,包括概念、流行病學、發病原因及機制、急期和長期治療策略、預后轉歸等方面。

心腦梗死的概念是在2010年的一篇個案報道中首次提出的,描述了一位中年男士在短時間相繼發生了急心梗和大面積腦梗。隨著對心腦管疾病認識的深,心腦梗死被分為同步心腦梗死和異時心腦梗死。同步心腦梗死是指在急心梗發生后12小時又發生急腦梗,或在急腦梗發生后6小時又發生急心梗。異時心腦梗死的時間窗尚無統一定義標準,文獻報道從48小時到3個月不等。

心腦梗死的病因主要包括心臟病因和腦部病因。心臟病因常見的是心原栓塞,如房患者心房落可造腦栓塞和冠狀脈栓塞。另一種心臟病因是急心梗后有效循環容量不足,導致腦灌注減低,并發急腦梗。腦部病因中,涉及左側島葉皮層的急腦梗會導致自主神經失衡,增加急心梗發病風險。此外,脈粥樣化病變仍然是急心梗和急腦梗發病的最主要風險和病因。

在急期的治療策略方面,心腦梗死患者的再灌注治療對預后有益,但目前臨床醫師對于新腦梗死的治療趨于保守。對于同時發生急心梗和急腦梗的患者,靜脈注阿替普酶溶栓治療和冠狀脈造影和PCI是合理的。對于急心梗的不同臨床況,目前尚缺乏的治療方案。在急心梗患者的治療中,心的治療優先于神經系統功能的挽救。因此,對于同時發生急心梗和急腦梗的患者,治療順序需要據心、腦事件的危重程度來確定。

在長期抗栓治療方面,急心梗和急腦梗存在差異。對于急腦梗患者,口服阿司匹林治療是推薦的。對于心腦梗死患者,抗栓治療方案和維持時間的研究尚不充分。在管理方面,心腦梗死患者的管理目標需要平衡急腦梗缺和心的風險。

總之,心腦梗死的病因和治療策略仍存在許多爭議和不足,需要進一步的研究和指導。對于心腦梗死患者的診療應該是個化的,并需要多學科專家的共同評估和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