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負責的門診中,經常有人來咨詢焦慮癥、抑郁癥、神經衰弱等問題。然而,由于時間和力的限制,有時在門診上無法詳細解答,因此今天我決定深探討心脾不足與焦慮癥之間的關系,并介紹中醫治療的效果。

有一位52歲的患者兩年前因家庭瑣事導致志不遂,從那以后格發生了明顯變化。遇到輕微的不愉快事就會想哭,并且哭泣時間較長。同時,還出現了睡眠多夢、心不寧、易怒易惱等癥狀。考慮到患者已經絕經,我們首先考慮到了更年期的可能。然而,經過醫院的診斷,該患者被確診為焦慮癥,并被給予了抗焦慮藥進行治療。雖然藥服用后患者的睡眠質量得到了改善,但乏力、頭昏、不說話,腦袋和四肢發沉的現象仍然存在。而且一旦停止服用抗焦慮藥,睡眠質量就會下降。經過深思慮,患者決定嘗試中醫治療。

患者來就診時,脈象細小數,苔薄黃,舌紅,瘦弱,面晦暗無華。自述最近失眠嚴重,每晚只能睡2到3個小時,心如麻,緒煩躁不安。同時,還出現心慌、膽小、緒波較快等癥狀。據患者的癥狀和征,我開了一張方子,患者服用15劑后,出現了意想不到的結果:的睡眠質量得到了顯著改善,可以睡五六個小時,緒也變得穩定、心平和。繼續服用一個月后,患者的所有癥狀完全消失,恢復了正常的生活。

據患者的癥狀和征,我們可以判斷的證型為心脾兩虛。心脾兩虛的患者容易思慮過度、心事繁雜、緒敏且易外界因素影響。這些緒變化會導致勞傷心脾,進一步導致所謂的心脾不足。患者會出現乏力、食不振、四肢慵懶、不說話等癥狀以及失眠多夢、心慌心悸等心脾癥狀。如果伴有肝氣不舒,患者還會出現敏多愁、緒波較大的況。所有這些癥狀的本原因在于心脾不足。對于焦慮癥、神經衰弱等問題,我們應該重視心脾不足的問題。

顯然,這類患者容易過度思考、緒敏且易外界因素影響。帶來的結果是勞傷心脾從而產生所謂的心脾不足。其表現特別容易識別:脾不足主要表現為乏力、食不振、四肢慵懶、不多說話等;心不足則主要表現為心失養帶來的各種問題如失眠多夢、心慌心悸等。若病進一步發展出現肝氣不舒則患者會出現敏多愁的況。所有這些癥狀的本原因在于心脾不足。因此,針對焦慮癥、神經衰弱等問題,我們應該重視心脾不足的治療。中醫的治療方法可以幫助患者恢復心脾的平衡,從而改善癥狀并恢復正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