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長期的抗癌歷程中,科學家們發現,免疫細胞才是殺滅癌細胞、對付病灶的主力軍。為了提高免疫療法的效果,科學家們投了大量的力進行研發和創新。2013年,《科學》雜志將免疫療法列為當年科技重大突破的第一位,隨后CAR-T療法、PD-1療法等相繼投使用,人們對這些新療法的功效到驚嘆。然而,這些療法的價格高得讓人咋舌,數十萬甚至上百萬的費用讓許多患者而卻步。

科學家們發現,盡管人免疫療法對特定的癌種有一定的效果,但是“聰明”的癌細胞也在不斷變異,給免疫細胞治療設置了重重障礙,導致一些患者的治療效果不佳。隨后,科學家們取得了重大突破:既然免疫細胞的攻擊效果下降,那麼從癌灶里提取細胞組織發展“應”,并結合外部清掃癌灶,應該是一條捷徑。這就是全新的抗癌療法——TIL療法的總思路。

TIL療法全稱為腫瘤浸潤細胞療法,關鍵詞是浸潤、淋細胞。這些淋細胞是從癌灶里提取出來的,與癌細胞是“人”,不會到癌細胞的抵制。而且,淋細胞知道癌灶的位置和弱點,非常悉,這也現了“從部攻破癌灶堡壘”的思路。

TIL療法的理論首次提出于20世紀50年代,1982年首次從試驗中分離出TIL細胞,證明了這個思路是正確的。1988年,TIL療法首次應用于黑素瘤患者上,取得了功的治療結果。隨后又在膽管癌患者和肺癌轉移患者上進行試驗,都獲得了功。

2019年,TIL療法獲得了國FDA的“突破療法”認證,這意味著方認可了該技的重要。TIL療法為了熱門的抗癌治療賽道,進展快的療法有可能獲得重大的醫學和社會價值。我國在TIL療法方面的研究進展較快,在2022年4月,首個TIL療法——GT101注獲得了我國藥監局的批準進行臨床試驗,另外還有兩款產品ZLT-001注和GC101也相繼進了臨床試驗。

關于我國TIL療法的臨床使用效果如何?在2022年下半年,國進行了首例臨床試驗。這位患者名董阿姨,,51歲,于2022年初被確診患有子宮頸鱗癌晚期,經過傳統方法化療后出現了較大的不良反應。有幸參與了國的TIL療法臨床試驗,為了“吃螃蟹的第一人”。該試驗在天津某大型三甲醫院進行。董阿姨的治療大致分為5個步驟:首先從癌灶中采集癌細胞,并分離出其中的TIL細胞,這些TIL細胞來自腫瘤部,與癌細胞是“人”。然后對分離出的TIL細胞進行培養和“擴軍”,通過克隆療法,使TIL細胞數量大幅增加。接著對擴增的TIL細胞進行篩選,找出“強力壯”的細胞,放棄“中氣不足”的細胞。然后對經過篩選的TIL細胞進行改造,添加殺癌分和腫瘤特異識別檢測,使TIL細胞“全副武裝”。最后將改造好的TIL細胞回輸到董阿姨,觀察癌灶的變化和病的進展。

從董阿姨的案例可以看出,TIL療法的本質是從腫瘤中找出未被癌細胞“污染”的英細胞,經過人工改造為“兵”和“臥底”,返回癌灶發揮帶路和消滅作用。董阿姨的抗癌治療歷時8周,在治療后的2個月進行復查,通過腹部增強MRI檢查發現,宮頸病變部位沒有明顯異常,已經完全緩解。換句話說,董阿姨實現了臨床治愈,也標志著我國首例TIL療法取得了功。

在國外,TIL療法對實瘤的療效也得到了證實。除了在黑素瘤治療中表現突出外,TIL療法在宮頸癌、瘤、卵巢癌、肺癌、腺癌和頭頸癌等其他主要癌種的治療中也取得了顯著的效果。整評估顯示,采用TIL療法,近50%的腫瘤明顯小甚至消失不見,這確實是一項突破的抗癌療法。

目前,TIL療法的臨床試驗正在國進行,主要針對實瘤,包括肺癌、宮頸癌、黑素瘤、膽管癌、頭頸部腫瘤等。隨著后續試驗結果的陸續公布,TIL療法的正式獲批上市也將變得不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