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章:
日前,廣西壯族自治區醫療保障局發布通知稱,從11月1日起,廣西將部分治療輔助生類醫療服務項目納基本醫療保險和工傷保險基金支付范圍。此舉引起了廣泛關注,特別是“試管嬰兒”費用納醫保的話題備輿論關注。
當廣西將部分輔助生項目納醫保的消息傳到家住桂林的余璇(化名)所在的“管友”群時,欣喜若狂。“北京實行的時候,我就一直在期待廣西也能實施這樣的政策,沒想到這一天終于來了。”
近年來,我國的不孕不育率不斷攀升,而人口出生率卻在下降。據北京大學喬杰院士團隊的一項調查結果顯示,2007年至2020年間,我國不孕癥發病率從12%上升到18%,也就是說,每6對育齡夫妻中就有一對夫婦面臨生育困擾。
對于這些不孕夫婦來說,他們通常會尋求輔助生技的幫助,其中最常用的就是人工授和試管嬰兒技。據調查顯示,我國每年約有30萬名試管嬰兒誕生。
然而,輔助生技的費用對許多家庭來說是一大負擔。余璇在當地公立醫院已經進行了一次促排卵和兩次胚胎移植,盡管沒有功,但花費已經接近5萬元。然而,認為自己還算幸運,因為在其他省市,輔助生技的費用可能會更高,從幾萬元到數十萬元不等。
許多家庭可能需要多次嘗試才能功孕,特別是對于年齡超過35歲的來說,所需的治療周期更多。據中華醫學會生醫學分會的指南,35歲及以下的平均需要進行3個試管嬰兒治療周期才能功生育,而35歲以上的所需的治療周期更多。
對于余璇來說,“試管嬰兒”是一個漫長而艱難的過程,從促排卵到取卵、取、外授,再到胚胎移植和著床等等,每一個環節都充滿了、張和愧疚的緒。“本來打算在年后開始第二次嘗試,現在知道費用可以納醫保了,心理負擔小了很多。”
據廣西醫保局的通知,納醫保范圍的項目包括取卵、胚胎培養和胚胎移植等,限門診,每人最多報銷2次。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和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的報銷比例分別為70%和50%。
西安通大學人口與發展研究所教授姜全保表示,將輔助生技納醫保是落實積極生育政策、構建生育友好型社會的舉措。這一舉措有助于保護的生育權益,減輕相關家庭的經濟負擔,現了社會進步和人文關懷,同時也促進了相關行業和企業進一步發展。
多地已經開始探索將輔助生技納醫保。湖南、浙江等地的醫保部門已表態,下一步將逐步探索將常見的輔助生技項目納醫保報銷范圍。北京市已經將16項輔助生技項目納醫保甲類報銷范圍,為國首個將輔助生技納醫保范圍的城市。然而,在落地方面仍然存在挑戰。
姜全保認為,輔助生技納醫保的落地需要考慮醫保政策的調整、醫保基金的支付能力、支付標準和報銷比例等因素,同時還涉及到地區就醫的問題。
關于將輔助生技納醫保一事,有關部門已多次表態。去年8月,國家衛健委等17部門發布了《關于進一步完善和落實積極生育支持措施的指導意見》,提到要指導地方逐步將適宜的分娩鎮痛和輔助生技項目納基金支付范圍。今年5月,國家醫保局副局長李滔表示,已下發文件指導地方將適宜的分娩鎮痛和輔助生技項目納醫保基金支付范圍。
姜全保認為,從相關文件來看,輔助生技項目有逐步納基金支付范圍。然而,各地可能需要據自的支付能力采取相應的措施。他指出,當前低生育率是社會、經濟和文化多種因素的綜合作用結果,提高生育率需要在住房、教育等方面進行改革,并為長期的低生育率做好應對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