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市醫療保障局推出的基于大數據按病種分值付費(DIP)改革,為解決醫保支付難題的創新措施,并在全國范圍得到廣泛認可和推廣。該改革建立了科學的指標系,據疾病診斷類同、臨床過程相似、資源消耗相近的原則形病種,作為醫保支付的標準。通過利用智能手段確定病種付費標準,廣州實現了醫療服務的公平和醫療資源的優化配置。

廣州市于2018年1月1日全面實施基于大數據按病種分值付費(DIP)改革,為全國首個在全統籌區全面鋪開DIP付費的城市。該改革利用大數據分析疾病診療軌跡,建立確的支付模型,并通過人工智能、人臉識別、大數據挖掘等智能手段監控醫保基金的使用況,實時監控違法違規行為,取得了顯著效。同時,廣州注重協商共治,讓醫院、專家、參保人全程參與政策制定和執行監督,形了強大的共建共治改革合力。

廣州DIP改革目前已覆蓋全市所有住院定點醫院,惠及370家醫療機構,取得了良好效。一方面,該改革大幅降低了醫療費用,共有3125個病種次均費用顯著下降,占全部病種的31%。例如,“結腸良腫瘤切除”病種的次均費用從2018年的14000元降至2019年的11000元,下降率超過20%。這有效減輕了參保人的經濟負擔。另一方面,改革緩解了看病難問題。DIP實現了準支付,消除了醫院虧損的顧慮,使重病得到了有效治療,大醫院收治重病的比例提高;將需長期臥床治療的病例設為床日病種,按住院天數累計分值,保障長期住院患者的需求;設置基層病種,引導常見病、多發病下沉基層治療,基層醫療機構收治保守治療病例占比持續增加,進一步緩解了“一床難求”的困境;大病和重病可以轉大醫院治療。改革后,每年減了不必要住院5.6萬人次,相當于釋放出52.2萬住院床日。

此外,廣州的DIP改革還通過設置中醫優勢病種,鼓勵中醫藥技的臨床應用,充分現中醫的優勢和價值,促進中醫藥的發展。在2021年結余留用金額排名前二十的醫療機構中,中醫醫療機構占比達35%。

廣州DIP改革的功實踐和效得到了國家醫保局的認可和推廣,為全國范圍的示范和引領。廣東省醫療保障局宣布將全面開展DIP支付方式改革,預計到2022年底,DIP支付方式將覆蓋全省所有開展住院服務的定點醫療機構。這將進一步推醫保支付的科學化和公平化,為廣大參保人提供更優質的醫療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