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章:

9月15日,廣州市衛健委發布了公開征求《廣州市公共場所自外除(AED)配置規范(暫行)》意見的公告。據規定,政務服務大廳、機場、火車站等大型通設施、育場館、大型商場、學校、養老機構等公共場所將配備一定數量的AED,以隨時應對急救需要,并按照3-5分鐘獲取AED并到達現場為原則。

心臟驟停是一種嚴重的急意外事件,黃金搶救時間只有4分鐘,若未及時搶救,可能導致致死或致殘。據統計,我國每年心源猝死者高達55萬,而能夠功搶救存活的患者不到1%。在公共場所普及和推廣AED,無疑能大大增加現場急救的功率。

然而,盡管心肺復蘇和AED使用是每個人都應該掌握的急救技能,但在現實場景中,常常會產生各種誤區。首先,許多人誤以為一見到失去意識就應該進行心肺復蘇,而事實上,心肺復蘇的適應證僅限于心臟驟停等特定況,而不適合其他病因導致的暈倒。因此,在遇到有人突發倒地時,應先檢查頸脈搏和呼吸是否存在,只有確認沒有搏和呼吸時,才可以進行心肺復蘇。

其次,有些目擊者可能不愿意進行口對口人工呼吸,但事實上,單純給予外按也能起到一定的救助效果。此外,一些人可能誤以為仍有息就不是心臟驟停,然而,研究表明,突發倒地后出現淺慢的呼吸往往是心臟驟停的征兆。及時實施心肺復蘇可以提高患者的存活幾率。

在進行外按時,救助者還需要注意正確的手勢和力量運用。手指應該翹起來,手掌患者壁,同時要注意按的頻率和深度。按頻率應在每分鐘100~120次之間,按深度至為5cm,但不要超過6cm,以避免造不必要的損傷。

此外,一些人可能錯誤地認為有除儀就不需要進行按。然而,外按在除儀到位前是至關重要的,除儀的作用僅是用電刺激心臟讓其重新跳,而外按可以保證心臟細胞得到新鮮供應,提高除的效果。

總之,普及AED和提高公眾的急救技能對于心臟驟停患者的生存率至關重要。然而,我們需要正確認識心肺復蘇和AED使用的適應證和作技巧,避免常見的誤區,以提高急救效果,拯救更多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