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經常到胃痛、胃脹、反酸等不適?你是否知道這些癥狀可能與一種名為幽門螺桿菌的細菌有關?你是否了解這種細菌是如何被發現的,以及它對人健康的影響?幽門螺桿菌是一種能夠在胃酸中存活的細菌,它可以引起胃炎、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等消化系統疾病,甚至與胃癌的發生有關。

然而,這種細菌的存在并不為人所知,直到上世紀80年代,一位澳大利亞醫生用自己的胃做了一個驚人的實驗,才揭開了它的神面紗。這位醫生的名字里·馬歇爾,他是一位消化科臨床醫生,與病理學家羅賓·沃倫合作,對胃病患者的胃活組織進行了研究。他們發現,幾乎所有的胃炎、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患者的胃都有一種螺旋狀的細菌,他們將其命名為幽門螺桿菌。馬歇爾和沃倫認為,這種細菌是導致胃病的重要原因,但他們的觀點遭到了醫學界的質疑和反對。

當時,人們普遍認為,胃里的酸度太高,不可能有細菌生存,即使有,也是胃組織損后才進的。為了證明自己的理論,馬歇爾決定用自己的胃做一個實驗。他先讓其他醫生檢查了他的胃,確認他沒有染幽門螺桿菌,然后他吞下了含有幽門螺桿菌的培養。一周后,他開始出現胃痛、惡心等癥狀。通過窺鏡檢查和病理活檢發現,馬歇爾已經患上了胃炎,而且在他胃部發炎存在著幽門螺桿菌。他的同事莫里斯也自愿參與了這個實驗,吃了另外一個菌株,出現了類似的表現,并且確認了胃里螺桿菌染的存在。馬歇爾的胃病10多天后自然痊愈了,莫里斯則用了五年的時間才把潰瘍徹底治愈。至此,馬歇爾終于證明了幽門螺桿菌是引起胃炎癥、潰瘍的重要原因。

1984年,馬歇爾和沃倫合著的論文正式在《柳葉刀》雜志發表,標志著這一研究果終于得到主流學界的承認。2005年,馬歇爾榮獲了諾貝爾醫學獎,他也因為“以試菌”被譽為“幽門螺桿菌之父”。

了解了幽門螺桿菌的來歷之后,那麼,染幽門螺桿菌后都有哪些癥狀?為什麼這種細菌容易染?自己或家中有人中招了又該怎麼辦?幽門螺桿菌染后的癥狀因人而異,有些人可能沒有任何不適,有些人則會出現胃痛、胃脹、反酸、噯氣、惡心、嘔吐、食減退、重下降等消化不良的癥狀。如果不及時治療,幽門螺桿菌還可能導致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胃出、胃穿孔、胃癌等嚴重的并發癥。

幽門螺桿菌的染途徑主要有三種:口對口傳播、糞口傳播和水源傳播。口對口傳播是指通過接吻、共用餐、牙刷等方式,將細菌從一個人的口腔傳染到另一個人的口腔。糞口傳播是指通過接被細菌污染的糞便或品,然后將手指放口中,將細菌帶胃中。水源傳播是指通過飲用被細菌污染的水或食,將細菌攝

如果自己或家中有人染了幽門螺桿菌,應該及時到醫院進行檢查和治療。目前,治療幽門螺桿菌的主要方法是使用抗生素和抑酸藥的聯合療法,一般需要服用兩種或以上的抗生素,以及一種或以上的抑酸藥,持續7到14天,以殺滅細菌和減輕胃酸的刺激。治療期間,應該避免吃辛辣、油膩、刺激的食,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保持良好的飲食衛生和生活習慣,定期復查,確保細菌被徹底清除。

幽門螺桿菌,一種藏在胃里的神細菌,它的發現和研究為消化系統疾病的診斷和治療帶來了新的突破。我們應該重視幽門螺桿菌染的危害,及時檢查和治療,保護我們的胃和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