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報告顯示,幽門螺旋桿菌是世界上染率最高的細菌之一,每年近一半的胃癌病例與幽門螺桿菌染有關。那麼,幽門螺桿菌究竟是什麼?染后會有什麼影響呢?

幽門螺桿菌,通常簡稱為Hp,是一種寄生在胃的細菌,它會粘附于胃黏和細胞間隙。Hp染是最常見的細菌染之一,我國的染率約為50%。幽門螺桿菌是導致消化潰瘍、胃炎、胃黏相關淋組織淋瘤的主要病因,也是胃癌的主要影響因素。除了與胃相關的疾病有關外,幽門螺旋桿菌的染還與全許多其他疾病相關,比如免疫小板減、不明原因的缺鐵和皮過敏疾病如蕁麻疹等。

幽門螺桿菌染的高危人群是整個人群,凡是易人群都有可能染幽門螺桿菌。如果我們邊的人染了幽門螺桿菌,尤其是在沒有分餐制或公筷公勺的況下,這個染者就為其他人的傳染源。這也解釋了為什麼在家庭中容易出現幽門螺旋桿菌群染的況。研究表明,兒是幽門螺桿菌的易人群,家庭中的染主要發生在12歲之前。如果父母都染了幽門螺桿菌,子染率為69.34%。因此,有孩子的家庭中的年人需要格外注意幽門螺桿菌的檢測,如果發現染,應積極進行除治療,并在生活中注意不共用餐,避免在家庭中傳染幽門螺桿菌。

盡管染幽門螺桿菌的癥狀并非每個染者都會有,大多數人甚至沒有任何覺,但大多數患有胃病的人會呈。一些線索可以幫助我們留意到染的跡象,例如上腹部不適、胃部飽脹痛、反酸、噯氣等癥狀,有些染者可能會頻繁出現“早飽現象”。此外,口臭也是染幽門螺桿菌后的一種表現,因為細菌產生的分泌會通過口腔發出臭味。另外,由于消化不良,染者的營養攝取會到影響,引發消瘦和貧等癥狀。

治療幽門螺桿菌染后,并不是每個人都會有特別的不適,一些人可能會出現消化不良、腹痛、腹脹、反酸、噯氣等非特異癥狀。確診是否染幽門螺桿菌需要進行呼氣試驗。即使檢查發現染了幽門螺桿菌,也不必過分驚慌。被染后,并不意味著一定會患上胃病,更不會導致胃癌。臨床研究發現,大約有80%~90%的染者終生不會表現出任何癥狀,只有1%~2%的染者最終會患上胃癌。從染幽門螺桿菌到罹患胃癌是一個慢、長期的過程,只要我們能及早發現、早期治療,就能有效治幽門螺桿菌,避免疾病進一步發展。一旦染了幽門螺桿菌,全家都需要進行篩查,并一起接治療。如果只有一個人進行治療,其他家庭員可能會再次染,因此全家行是必要的。然而,對于14歲以下的兒,不建議進行幽門螺桿菌的檢測和治治療。

幽門螺桿菌的治愈率在80%~90%,但也有可能復發,一般5年的復發率小于5%,所以需要定期復查。在治療期間不能隨意停藥或延長療程,因為這可能導致殺菌失敗或產生耐藥。停藥后,需要間隔一個月再進行復查。

為了避免染幽門螺桿菌,我們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飯前便后洗手,特別要清潔手心、手背和指尖隙,不給幽門螺桿菌留下機會。2.食要經過高溫理,幽門螺桿菌對熱不耐,所以飲用水要煮沸,類要煮,牛要消毒。3.多樣化飲食,避免偏食,多攝新鮮食,注意補充維生素和其他營養質。4.提倡分餐制,用公筷夾菜,減幽門螺桿菌染者傳播病菌的可能。5.對于需要輔助兒進食的大人,在喂食前要洗手干凈,并為孩子準備專用餐。6.定期更換牙,建議使用漱口水和抑菌牙膏,緩解口腔炎癥,牙刷每三個月更換一次。7.避免大量飲酒和吸煙。8.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和充足的睡眠。

通過以上預防措施,我們可以減染幽門螺桿菌的風險,并保護自己及家人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