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三伏天,你曬背了嗎?最近,曬背、三伏、八段錦這些傳統中醫的養生方式又火了一把,小紅書上還掀起了一波老中醫駐熱,年輕人們與老中醫們流得不亦熱乎。這屆年輕人調侃自己的“中華脈覺醒了”,他們不再認為中式養生是中老年人的專屬,對健康的關注度也空前的高。他們對傳統中醫的各種方補藥津津樂道,戲稱中藥是“更適合中國寶寶質的熱式”,是國人的“熱中式”。年輕人的局,讓中醫養生再次為大熱趨勢。但中醫養生的風其實一直都沒停過,只是相較韓國的養生滋補品牌正莊,日本的漢方藥企業津村制藥,我國傳統中醫產品的商業化發展似乎還“差了點意思”。但近年“新中式養生”的發展給傳統中醫賽道注了新的能量,這份“新”,會是中醫養生發展的未來方向嗎?

一、新中式養生“新”在哪里?

在高的學習和工作環境之下,當代人開始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而這其中,又以年輕人為甚。年輕人們的“疾病狀態”比例居高不下,中醫認為這是由于氣虧虛導致的。除了自實際存在的健康問題,疫后全社會逐漸增強的養生意識以及國風等因素的推,“中式滋補” “藥食同源”等中醫理念開始走紅出圈,到年輕人們的關注,年輕人對中醫養生的信任也進一步加深,中式養生的風已經吹向了年輕人。為迎合如今年輕人的養生特點,新中式滋補開始朝便捷高效的產品研發方向發力。中式養生產品也以糖等零食化形式出現在年輕消費者的邊。年輕人似乎開啟了一種“方式不那麼嚴肅、時間力投不大、佛系追求效果、場景生活化”的非嚴肅養生狀態。這一趨勢給很多傳統中醫品牌以靈,打造出很多新奇有趣的中醫界養生產品。

二、中式養生風再起,產品如何既“新”又“興”?

中式養生并非近幾年出現的新概念,然而過去頻出的非法行醫、藥材以次充好象給傳統中醫保健行業蒙上了一層影。但隨著中醫在抗擊疫中的不俗表現,大眾開始對傳統中醫多了新的信任。中醫藥在抗擊疫中一度走紅,使得中式養為國民應對健康問題的熱門對策,其中,中藥調理和傳統滋補的方式最追捧。在養生的市場需求不斷擴大之際,中式養生賽道正迎來新的機遇。從滋補品到休閑零食,從新茶飲到咖啡,食品飲料的各品類紛紛局新中式養生,想要抓住這一潛在風口。

在進一步的發展中,中式養生產品需要準確切中消費者需求才能長久經營。功效是產品吸引消費者的第一步,而做到“不難吃”乃至“好吃”,則能為產品的一大亮點。從大火的中藥茶到“作”中藥咖啡,極反差的組合總能吸引大批消費者頻頻打卡,但新鮮過后的復購卻往往難以保證。背后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口味難以協調。中式養生產品的創新,需要在融更多的養生中藥材的同時,口味上也更進一步。做到在嘗鮮之后,消費者“就為這個味兒”也愿意買單,才是帶來復購的源泉。

總而言之,無論是口味還是功效,準確切中消費者需求才是中式養生產品的長久經營之際。在進一步的發展中,尋求更便捷的產品形式,促進消費者對傳統文化的認知與認同,也是新中式養生之路在興起之后保持興盛需要進行探索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