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名39歲的年輕人在運場上突然倒地,醫務人員趕到時,患者已經沒有心跳呼吸,初步診斷為猝死。猝死的黃金搶救時間只有4-6分鐘,超過這個時間,即便搶救過來,大腦因缺氧時間過長也會導致腦死亡。在院發生的猝死,醫生可以在短時間積極搶救,但在院外發生的猝死,救護車往往無法在4-6分鐘到達現場,幾乎是不可能的事

對于一個39歲的年輕人出現猝死,很多人到不解,為什麼這麼年輕也會猝死?通常人們認為猝死更多發生在老年人上,因為老年人患有各種基礎疾病,導致猝死的風險很高。然而,猝死的定義是指外表健康或非預期死亡的人在因或無外因的作用下,突然和意外的發生非暴力死亡。許多年輕人雖然看起來健康,但并不意味著不會出現猝死。心源猝死和非心源猝死是主要分類,其中心源猝死占全部猝死患者的75%。

據國家心管病中心發布的《中國心管健康與疾病報告2019》,每年有54.4萬人死于心源猝死,其中18歲-39歲的年輕人占了43%。除傳因素、年齡和別外,國際上公認的心管健康相關因素包括脂、糖、胖、吸煙、不健康飲食和力活不足。年輕人生活習慣不佳,導致了早年罹患心管疾病的增加。

作為醫生,需要提醒大家,猝死來臨前,會發出6個信號。過度疲憊、頻繁到心前區疼痛、頻繁到心前區憋悶、瀕死、心悸和呼吸困難都是猝死來臨前的信號。猝死是突然發生的,所以留給大家反應的時間并不多。因此,猝死患者能夠被功搶救,主要還是全社會的參與。公共場所備有自,但最重要的是,老百姓要備心肺復蘇的基本技能,以便在猝死發生時進行搶救。同時,相關法律也需要完善,鼓勵更多人參與猝死患者的搶救,避免事后被家屬索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