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總到心慌、悶,有時有種不過來氣的覺,還時不時地會疼,上課都沒法專心聽講……”近日,在河南省科醫院,一位18歲的高三男生小馬在家人的陪同下,來到心科三病區,病區主任王楓嶺接待了他們。他苦惱地說,近一個多月,常常有以上不適癥狀,他很焦慮,是不是自己的心臟出問題了。

經詢問,王楓嶺得知小馬出現以上癥狀時,一般都是學習比較勞累、遇見難題不會做,產生了焦慮緒后出現的,在跑步、上育課等大量活時,并沒有悶、疼痛加重,甚至還覺更舒服些。經檢查問診后,王楓嶺認為小馬心臟基本是健康的,導致不適癥狀的產生主要是心理因素發的。

所以,王楓嶺提出,要適當調整作息時間,保證充分的睡眠,晨起要做一定的育鍛煉,生活規律;他還特別告誡孩子的家長:不要過分渲染孩子的“病”,如果家長比孩子還張,會給孩子造更大的心理影響,家長不要走進所謂“媽媽認為你有病”的誤區。

聽到自己的心臟沒有大問題,小馬頓時松了口氣,神輕松起來。王楓嶺對小馬說:“看來你是一個上進心很強的孩子,有憂患意識。但過猶不及,平時要吃營養健康的食,保持充足睡眠、多運,有事多和家人朋友說說,這些都是緩解力、提高抵抗力的好方法。”經過診療和心理疏導,小馬和家人愉快地離開了。

王楓嶺介紹說,在門診工作中,年輕人前來看所謂心臟問題的并不見,但絕大多是心臟沒有病變,主要還是工作、學習力過大,或者個人有緒、、家庭矛盾等諸多因素造的,此所謂“心臟神經能癥”,“雙心綜合癥”,“神經興癥”等,多是一種功能疾病,一般通過生活規律調整、緒調整、環境條件變換等都可以得到緩解,必要時可以簡單用點藥輔助緩解。

那麼,我們普通人如何大致判斷自己心臟到底有無大礙呢?王楓嶺說,辨別痛等不適癥狀有無風險或者是否需要干預,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來觀察:一是痛的質,是榨樣、刀割樣、燒灼樣、撕裂樣、閃電樣、針刺樣、還是似有非有的樣等等;二是持續時間,是幾秒鐘、幾分鐘、幾小時、幾天等;三是發因素,活后發病、休息時發病等;四是伴發因素,有沒有頭疼、背疼、牙疼、惡心、嘔吐、面白、搐、昏迷等。

無風險的痛在表現上一般為無原因的痛、針刺痛,持續時間可長可短,有時又說不清的似痛非痛,持續時間可長可短,有時幾秒,有時幾天。在仔細詢問后也可能問出有緒、心理障礙,或者做過劇烈的育鍛煉后的酸痛等。

有風險的痛表現一般在活、勞累或張后出現的、撕裂樣,不上氣,可能伴發頭痛、頭暈、惡心、嘔吐等,甚至嚴重的伴出汗、面白、低等,這時一定要及時就診;持續時間可長可短;一活痛、一休息又好了,如此反復出現的也要立即就診,以免延誤病

也有一些有不容易發現的病因,而且有潛在風險的特殊病例。比如,雖然也年輕,但他疼痛的質很典型,這就必須要細查原因了。如川崎病,或者有冠心病、糖尿病、高等早發家族史的,或早年就有吸煙、酗酒等高危因素的,如果有痛發生也應及時就診。

一次,河南省科醫院心管外科五病區主任王建偉曾接診一位在讀高中的男生患者,主訴痛,一活就劇烈痛,一休息就好,其實這是心絞痛的典型癥狀。孩子在本地醫院做冠脈CTA等諸多檢查,結果顯示并未有嚴重的異常。為了進一步診治,遂轉至我院王建偉病區,邀請王楓嶺會診,討論一致認為癥狀這麼典型,還是高度懷疑冠脈有問題,需要徹底查清原因。

討論決定為這名男生實施冠脈造影,但是從常規的冠脈位仍未發現異常。于是再加做大角度、能夠充分展開冠脈開口的多個位,終于可以清楚地看到發自左側的異常右冠開口段(正常應發自主脈的右側),被主、肺“韭菜葉”狀的管腔(正常腔應該是圓型)。一般況下,通過的量尚可以維持心,但一旦有稍微劇烈的活,冠脈供量就不夠了,再加上活時心臟跳對這段管更嚴重的,使得管腔變得更細小,甚至是閉塞了,所以就發生了嚴重的缺心絞痛。

這是一種先天的右冠開口畸形,吃藥打針無濟于事,放支架也會被主、肺閉塞。最終,由王建偉手團隊實施了外科搭橋手,即右冠狀脈旁路移植后效果很好。

王楓嶺說,人群中右冠脈開口畸形是非常常見的,約占15%左右,但只要沒有管腔的被而狹窄,不會引起任何癥狀,可以視為正常。這種能引起嚴重癥狀的先天冠脈畸形非常見,也極易診。

王楓嶺表示,臨床上絕大多數年輕人的痛跟緒、神、心理都有一定的關系。而且也都是不典型悶,大多不要。如果和心理因素有關,要幫助患者找到導致其張的原因,必要時使用抗抑郁抗焦慮藥;但也不是所有年輕人的疼都無需重視,有比較典型的、符合臨床規律的悶、疼,還是需要高度關注,一定要仔細甄別。

王楓嶺還提醒廣大讀者,男超過40歲,超過50歲,建議最好做一次系統的腦管、心檢。可以及早發現和預防一些突發的心腦管疾病,比如心梗死、腦出等。心管疾病可防可治,預防的好、治療的好,不影響壽命;但如果沒有發現和有效預防,暴病猝死的年輕人也不在數。

所以再次提醒年輕人,要改掉暴飲暴食、暴怒暴喜、煙酗酒、熬夜競游等等不良生活習慣;及早糾正一切不正常的指標,比如脂、糖、等。定期做一個高發易發疾病的定向檢,對自己的健康負責,同時也是對家人和社會的負責。(李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