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位及其作用與主治
中醫經絡學中有許多重要的位,它們分布在人不同的部位,有不同的作用和主治效果。以下是一些常用位的定位、取方法以及它們的作用和主治。
1. 中極定位: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線上,距離臍中下4寸。取方法很簡單,仰臥時,臍中與恥骨聯合上緣中點(曲骨)連線長度為5寸,曲骨上1寸即是。它的作用是益腎調經,通利膀胱。主要治療、早泄、痿、尿、小便頻數、小腹痛、疝氣、月經不調、閉經帶下、子宮垂、功能子宮出、、滯產、產后宮痛等疾病。
2. 關元定位: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線上,距離臍中下3寸。它的作用是培補元氣,益腎調經。主要治療暈迷、虛、、痿、早泄、疝氣、腹痛、月經不調、痛經、閉經、赤白帶下、不孕、泌尿系染、腎炎、尿潴留等疾病。
3. 氣海定位: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線上,距離臍中下1.5寸。取方法很簡單,仰臥時,臍中與關元連線的中點即是。它的作用是益氣升,補腎調經。主要治療下腹疼痛、大便不通、泄痢不止、癃閉、淋證、氣、痿、、、閉經、崩、月經不調、痛經、帶下、子宮垂、功能子宮出、產后惡不盡、不孕癥、疝氣、神經衰弱、腸炎等疾病。
4. 神闕定位:位于腹中部,臍中央。取方法很簡單,仰臥時,臍中正中即是。它的作用是培元固本,開竅醒神。主要治療泄痢、繞臍腹痛、、婦人冷不孕、虛、休克、水腫腫脹、痢疾、腸炎、產后尿潴留等疾病。
5. 下脘定位: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線上,距離臍中上2寸。取方法很簡單,仰臥時,劍聯合至臍中分為8寸,臍中上2寸即是。它的作用是和中理氣,消積化滯。主要治療食谷不化、腹脹堅、冒痛、呃逆、嘔吐、腹瀉、消化不良、胃炎、胃潰瘍、腸炎等疾病。
6. 中脘定位: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線上,距離臍中上4寸。取方法很簡單,在前正中線上,劍聯合與臍中連線的中點。它的作用是和胃理氣,通腑化滯。主要治療胃痛、腹痛、腹脹、嘔逆、反胃、食不化、腸鳴、泄瀉、便、便、哮、失眠、臟躁、胃炎、胃潰瘍、胃痙攣、胃擴張等疾病。
7. 膻中定位:位于部,前正中線上,第4肋間平行于兩頭連線的中點。取方法很簡單,在部,前正中線上,第4肋間平行于兩頭連線的中點。它的作用是寬降氣,宣肺通。主要治療咳嗽、氣短、心痛、心悸、噎隔、不足、肋間神經痛、腺炎、食管狹窄、心絞痛、支氣管哮等疾病。
8. 天突定位:位于頸部,前正中線上,骨上窩中央。取方法很簡單,仰靠時,骨上窩中點即是。它的作用是宣肺降氣,利咽開音。主要治療哮、咳嗽、咽腫痛、聲音嘶啞、癭氣、梅核氣、咯、支氣管哮、支氣管炎、炎、扁桃炎等疾病。
9. 廉泉定位:位于頸部,前正中線上,結上方,舌骨上的凹陷。取方法很簡單,仰靠時,在前正中線上,結上方,舌骨上的凹陷。它的作用是開音利咽。主要治療舌下腫痛、舌急、舌縱裂出、暴喑、口舌生瘡、痹、中風失語、舌炎、舌麻痹、聲帶麻痹、咽炎、扁桃炎、口腔炎、支氣管炎等疾病。
10. 承漿定位:位于面部,頦的正中四陷。取方法很簡單,仰靠或仰臥時,在前正中線上,頦的正中四陷即是。它的作用是疏風瀉火,通利口齒。主要治療口、齒痛、流涎、面癱、口舌生瘡、失語、癲癇等疾病。
這些位在中醫治療中起著重要的作用,能夠調理人的平衡,促進氣運行,緩解疼痛,調節分泌功能,改善健康狀況。但是在實踐中,應該據病和個差異,結合中醫理論進行針灸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