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名境旅客攜帶的所謂“保健石”引發了海關的核輻監測報警,經過詳細檢查,發現這塊“保健石”的核輻量達到105微西弗每小時,是正常背景輻值的1050倍。更令人擔憂的是,進一步的分析結果顯示,這種放質含有釷-232,一種被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癥研究機構列為1類致癌的天然放元素。這一事件引起了公眾的廣泛關注,也再次警示我們對于市場上各種標榜“保健”功能產品的安全需保持警惕。

市場上所謂的“保健石”被宣傳為有各種健康益的天然石材,聲稱能夠釋放對人有益的能量,促進循環,提高人免疫力等。然而,很有消費者意識到,某些所謂的“保健石”實際上可能含有天然放質,如釷-232。釷-232是一種存在于自然界中的放質,常以氧化形式存在于某些礦石中。由于其半衰期長達140億年,這種質在衰變過程中會釋放出放粒子。雖然在醫療和工業領域有其應用價值,但如果沒有適當的防護,長期暴于含有釷-232的環境中,人將面臨嚴重的健康風險。

釷-232的放衰變產,如鐳和氡,都是強放質,能通過呼吸或攝,對人健康構嚴重威脅。長期暴于高濃度的釷-232環境中,將增加患肺癌、骨癌等癌癥的風險。國際癌癥研究機構(IARC)將釷-232列為1類致癌,意味著有充分證據表明其能增加患癌癥的風險。

質,尤其是釷-232等,由于其長期的半衰期和潛在的健康風險,需要嚴格的理和防護措施。在醫學和工業領域,理這些質的設施都裝備有專業的防輻設備,包括鉛防護服、輻監測和專業的存儲容。個人防護措施主要包括穿戴適當的防護服裝、使用輻屏蔽材料以及定期進行健康檢查以監測潛在的輻影響。

面對放質帶來的潛在健康風險,加強監管和提高公眾意識是保障公共健康安全的兩大關鍵措施。政府和監管機構必須采取更嚴格的措施,監控和管理放質的進口、生產和銷售,確保這些質的使用符合安全標準,減對公眾健康和環境的潛在威脅。公眾也需要提高警惕,通過教育和科普活提升對放質的基本知識和安全意識,謹慎對待市場上聲稱含有“治療”或“保健”功效的放產品。通過共同努力,我們可以有效地減質對人類健康的影響,創造一個更安全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