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大部分腎友應該都知道“尿毒癥”意味著什麼:這個時候的腎臟已經失去了清除毒素的作用,酐超過一定范圍(通常是四五百以上的水平),尿毒癥患者會逐漸出現惡心、嘔吐、乏力、悶、瘙等癥狀。由此很多人就產生了一種錯誤的觀點:毒素就是酐,這些不舒服的罪魁禍首就是酐,治療主要目的就是清除的酐。其實這種認知并不對,今天就由腎上線小柳醫生帶著大家一起學習一下有關尿毒癥毒素的知識吧。
酐雖高,但其實沒毒。酐的分子量為113Da,人的酐有兩個來源:自代謝和飲食中的類。盡管很多研究把酐歸類于小分子水溶的尿毒癥毒素,但是目前為止,沒有有效的證據可以證明酐參與了尿毒癥的癥狀,也就是說,酐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毒質。對于腎病患者來說,酐升高是腎功能惡化的“果”,不是促腎功能惡化的“因”。
那麼,尿毒癥的毒素到底是哪些?人的細胞構了一個龐大且多樣化的系統,這些細胞在攝取營養、發揮功能的同時,也會產生各種化學質。健康的腎臟可以調節這些化學質在的含量,當腎臟功能喪失殆盡時,這些化學質就會積聚起來,一部分會對的各個系統造損害,從而影響我們的健康。
所以,要清除的“敵人”是哪些呢?據最新的定義,當某種質符合一定條件時,就可以稱其為尿毒癥毒素。這些條件包括:可以在漿、清、中進行鑒定和定量分析;患有慢腎臟病的患者其濃度應高于正常腎功能的人群;該質可以引起慢腎臟病患者的臨床癥狀和病理生理改變,并且這種毒作用需要在實驗或外實驗中被證實;參與實驗的質濃度應符合慢腎臟病患者實際的漿、清和濃度。據生分子量的大小和與蛋白質結合的特,尿毒癥毒素被分為三大類。
尿毒癥毒素對的危害是全方位的,對各個系統都有影響。它們可以損害腎臟功能,導致腎病進展;損傷管皮和管平,對心管系統造傷害;導致胰島素抵抗和骨礦質代謝失衡,影響分泌系統;引發染和炎癥,對免疫系統產生影響;導致栓和貧,對系統造損害;導致腸道菌群失調,對消化系統產生影響;導致認知功能障礙,對神經系統產生影響;導致蛋白質消耗和含量減,對系統產生影響。
舉例來說,尿素和氰酸鹽是典型的尿毒癥毒素。的蛋白質可以代謝為尿素,再進一步代謝為氰酸鹽。尿素在堆積可以造乏力、頭痛、嗜睡、瘙、惡心、嘔吐等不適,氰酸鹽則可以造腹瀉、消化道出、昏迷等。在析中,尿素清除率通常被用來評估小分子溶質的清除水平。
析是一種常見的清除毒素的方法,普通的析對小分子水溶質(如尿毒、酐等)的清除效果較好,而對中分子毒素以及蛋白結合化合的清除效果并不顯著。為了增加對中分子毒素的清除,可以使用高通量析或者析+濾過的方法。此外,科研人員也在不斷研究改進析裝置,以提高對蛋白結合類毒素的清除效果。
在臨床上,我們可以通過尿素清除指數Kt/V和尿素下降率URR等指標來評估析是否充分。此外,析后患者自我覺良好,沒有水腫,控制達標且穩定,電解質和酸堿平衡于正常范圍,析間期重增長不超過干重5%等,都說明析是充分有效的。
對尿毒癥毒素的研究正在不斷推進析方法的改進。從最初的析發展到析濾過、高通量析、灌流等,各種凈化的材料和技也在飛速發展,其目的都是為了實現更合理有效的析,以延長患者的生存時間,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 Rosner MH, Reis T, Husain-Syed F, Vanholder R, Hutchison C, Stenvinkel P, Blankestijn PJ, Cozzolino M, Juillard L, Kashani K, Kaushik M, Kawanishi H, Massy Z, Sirich TL, Zuo L, Ronco C. Classification of Uremic Toxins and Their Role in Kidney Failure. Clin J Am Soc Nephrol. 2021 Jul 7;16(12):1918–28.
2. Vanholder R, Pletinck A, Schepers E, Glorieux G. Biochemical and Clinical Impact of Organic Uremic Retention Solutes: A Comprehensive Update. Toxins (Basel). 2018 Jan 8;10(1):33.
3. 凈化標準作規程(202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