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介紹的中藥是小青龍顆粒,這個名字聽起來非常霸氣。這個方子源于醫圣張仲景的《傷寒論》中的小青龍湯。青龍是古代四方神之一,分管雨水,所以這個方子是用來治療水飲問題的。來說,它可以治療寒飲伏肺的水飲問題。當人寒后,會出現咳嗽和痰多的癥狀,而且痰是清稀的泡沫狀。此時,患者不能平躺下,一躺下去就會立即咳嗽,而且多次嘗試都無效。我們說素有水飲之人,一旦風寒,就會導致表寒引發飲,寒是邪,水飲也是邪,兩者相互作用,導致部不暢。《難經》中提到“形寒飲冷則傷肺”,這說明肺是水的源頭,當肺的宣降功能有序時,津就會像高山流水一樣覆蓋全。然而,當寒邪束縛住肺的通調水道能力時,水飲就無法消化,就像一灘死水一樣阻塞了氣機。如果停留在肺中就會導致咳嗽,停留在胃中就會引起干嘔,停留在口則會覺呼吸不暢,好像口堵住了,停留在皮上則會導致浮腫。這個時候就需要使用小青龍湯。

小青龍顆粒的配方包括:麻黃、桂枝、白芍、干姜、細辛、炙甘草、法半夏、五味子。其中,麻黃在小青龍中的適配度非常高,因為它的功能幾乎可以覆蓋到病機。首先,它是一味解表藥,可以打開孔,通過出汗將風寒驅散出外。沒有寒邪的干擾,肺氣的宣發就會恢復正常,從而止住咳嗽。麻黃還有利尿作用,通過利尿作用將水飲排出外,這被稱為“利尿行水”。桂枝分,主要是用來溫通脈的,因為寒束縛時,會影響氣的運行,桂枝的溫可以解除這種束縛。此外,桂枝還可以像一樣照到水飲上,使水飲蒸發水氣,因此桂枝還可以助麻黃發汗和散寒。那麼,如何的水飲呢?張仲景說“病痰飲者,當以溫藥和之。”《傷寒貫珠集》中更明確地說“飲伏于,而不用姜、夏,寒與飲搏,寧有散之者乎”,也就是說,當水飲在部時,沒有干姜和半夏的幫助,風寒和水飲會相互作用,無法解決。《本草思辨錄》中載有“肺寒非干姜不溫也”,這說明肺寒時,需要用干姜來溫暖,干姜有熱,能夠更好地溫暖肺部,散寒的效果更好。干姜不僅進肺經,也進脾經,脾是肺的母臟,當脾吸收足夠的熱量時,可以傳遞給肺臟,從而散發風寒,這也是所謂的“培土生金”。半夏能夠干燥氣并化痰,還可以與胃共同降逆。當痰呈現清稀狀且源源不斷時,半夏可以將這些清稀的痰聚集在一起,一并排出外。細辛有辛溫的特點,可以溫暖肺臟并化解邪,細辛可以增強肺中的氣,使肺中的水飲迅速蒸發,從而形循環,不再是一灘死水。前面提到的都是辛溫之品,雖然可以迅速驅散寒飲,但也可能消耗肺氣,因此使用五味子來收斂肺氣,同時驅除邪氣,保護好有用的津。白芍可以滋養,既能防止溫熱藥過于辛散,也可以防止溫燥藥損傷津。炙甘草可以益氣和中,調和辛散和酸收的作用。最后再次強調一下小青龍顆粒的使用指征,當人寒后出現咳嗽,痰多且呈白清稀狀,常帶有泡沫,舌苔白,就好像舌上涂抹了水一樣,夜間咳嗽時無法平臥,這個時候使用小青龍顆粒,效果非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