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學崽崽高熱不退,吃完藥兩個小時又燒上來了。為了確診,他去了醫院,結果被診斷出患有皰疹咽峽炎。更令人崩潰的是,他需要在居家隔離兩周后才能去兒園。皰疹咽峽炎是一種常見的小兒腸道病毒染,夏秋季節容易發作,傳染強,傳播速度快,同一個患者可能多次發作。該疾病常表現為急高熱、咽痛、流涎、厭食等癥狀,檢查時口腔可見扁桃前柱、腭、懸雍垂、扁桃等部位的皰疹。患兒常因高熱和口腔疼痛而影響進食和睡眠。傳統中醫學雖然沒有明確記載皰疹咽峽炎,但據其臨床特點,可將其歸屬于“痹”、“口瘡”、“溫病”等疾病范疇。由于引起皰疹咽峽炎的病原是RNA病毒,目前抗病毒藥(如更昔韋、阿昔韋等)只對抗DNA病毒有效,對皰疹咽峽炎無效,因此目前尚無特效藥,只能對癥理。

有名老教授認為,治療這種疾病應分期論治。在初期表里同病期,外在病癥較明顯,治療以疏風邪為主要方法。中期是熱熾盛期,以清熱解毒利咽為主要方法。后期是熱盛傷期,以清熱養為主要方法。在治療過程中,初期主要以“”為主,中期以“清”為重,后期以“養”為要。初期表里同病期的主要癥狀是發熱、咽干灼熱刺痛、咽部紅腫、皰疹鮮紅、皰漿飽滿、口中異味、煩躁哭鬧、大便結、舌紅苔薄黃、脈浮數。治療方法是疏風解表為主,清熱利咽為輔。推薦的方劑是銀翹散加減,這是《溫病條辨》中的一種輕清宣的典型方劑。方劑中的荊芥穗、淡豆豉、薄荷可以解表邪,祛除外邪;牛蒡子、甘草、桔梗既可以輕宣肺氣,又可以清熱利咽;金銀花、連翹、竹葉可以解表清熱;蘆可以生津止。方劑以辛涼之品為主,稍佐許辛溫之品,如荊芥、淡豆豉等,以增強疏散表邪的力量,主要功效在于“”。

中期是里熱熾盛期,主要癥狀是高熱、煩躁,哭鬧不安,咽部皰疹增多,面部紅暈,皰疹已經發出。治療方法是重在“清”,以平定熱盛的勢頭,使機恢復平衡。推薦的方劑是普濟消毒飲,這是《東垣試效方》中治療熱毒充盛肺胃的典型方劑。方劑中的黃芩、黃連有苦寒的味道,可以瀉心肺間的熱邪;橘紅、玄參、甘草可以瀉火補氣,平定熱盛;連翹、牛蒡子、薄荷葉有苦辛平的味道;板藍、馬、白僵蠶有苦平的味道,可以消腫消毒;柴胡、升麻有苦平的味道,能夠調節明兩經的功能,不使其過度展開;桔梗有辛溫的味道,起到舟楫的作用,不使邪氣下行。然而,在臨床實踐中,也需要況進行加減變化。如果咽紅腫疼痛,皰疹增多,熱毒盛行時,應去掉升麻、柴胡,以防止過度升散;如果大便結不通,可以適量添加大黃、枳實等藥以清瀉熱結;如果口嚴重,可以加天花、麥冬等藥以生津止。多使用苦寒清熱的藥,疾病就會迅速緩解。

后期是熱盛傷期,主要癥狀是咽部皰疹消退或者減,皰疹變淡,咽疼痛減輕,熱象為低熱,口干燥,口,舌紅而干苔,脈細數。治療方法是清熱養生津。推薦的方劑是沙參麥冬湯加減。沙參麥冬湯加減的重點是滋養肺胃的,稍微清燥邪余熱。方劑中的沙參、麥冬、玉竹、天花有甘寒養生津的功效,可以清肺胃的熱邪,生扁豆、甘草有助于胃氣的調理,桑葉輕清宣散余邪。

總之,小兒皰疹咽峽炎是一種常見的腸道病毒染,治療過程需要據疾病的不同階段進行分期論治。初期主要以疏風邪為主,中期以清熱解毒利咽為重,后期以清熱養生津為要。在治療過程中,中醫藥方劑可以提供一定的幫助,但是也需要進行加減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