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針灸醫院的主任醫師陶龍指出,許多家長面對小兒發燒時往往張不已,急于采取各種手段退燒。然而,理發燒問題需要況選擇合適的方法,尤其當發燒對象是兒時更不能盲目使用藥。家長在理小兒發燒問題上存在著許多誤區,有哪些呢?

誤區1:溫超過37攝氏度就是發熱

小兒的基礎溫一般為36.9~37.5攝氏度,這個溫度是指通過門測得的直腸溫度,而腋下溫度則較低0.3~0.5攝氏度。一般來說,如果溫超過基礎溫1攝氏度以上,可以認為是發熱。目前,醫學上通常將溫大于等于38攝氏度或腋溫大于等于37.5攝氏度作為發熱的標準。需要注意的是,小兒的正常溫會到氣溫、年齡、飲食、哭鬧以及被的厚薄等因素的影響,出現一定范圍的波溫稍微升高,并不一定代表生病。此外,當腋窩有汗或溫計與皮之間有隔開時,都會影響測量的準確

誤區2:發燒會燒壞大腦

許多家長在孩子生病發燒時,尤其是高燒時就會到慌張,擔心會燒壞孩子的腦子。一般來說,溫在41攝氏度以下的發熱不會對腦神經組織造直接傷害。對于一些特殊疾病如腦炎等,發熱可以是病毒侵犯所致,而不是發熱本的。當然,問題還需要分析理。

誤區3:一發燒就馬上打針、輸

每次孩子稍有發熱不適,有些家長就會帶孩子去醫院,要求醫生給孩子吃藥,甚至強烈要求打針或輸。許多家長追求立竿見影的效果,往往會導致過度用藥,濫用抗生素,甚至同時使用抗生素和抗病毒藥,從而導致孩子出現藥不良反應。因此,孩子發燒時,應的病因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法和藥,不能用藥或過度治療。

誤區4:只用抗生素或完全不用抗生素

一些家長特別喜歡使用抗菌藥,認為其效果遠遠超過其他藥。然而,抗生素有嚴格的使用指征,主要用于細菌染引起的發熱。對于病毒染引起的發熱,抗生素不僅無效,還會增加一些不良反應和細菌對抗生素的耐藥。另外,一些家長過分擔心抗生素的不良反應,在醫生診斷為細菌染并建議使用抗菌素后,仍不遵醫囑給孩子服藥,或用藥1~2天,燒退后立即停藥。這種做法會導致患兒染不能得到有效控制而遷延不愈,甚至可能引發一些不必要的并發癥。因此,在使用抗生素時應遵循醫生的指導,按照規定的療程堅持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