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經方三十六講》疾病篇中的專病專方是中醫的重要思想之一。有朋友對此提出疑問:“專病專方只是一個好方子嗎?為什麼能為中醫的重要組部分,歷代醫家還重視及使用?”本章節將探討專病專方究竟是一個好方子,還是一種好思想。岳中岳老認為,臨證時,要先辨病、后辨證、再論治。他認為,疾病的基本矛盾決定了疾病的發生、發展和預后,而癥候的寒熱表里虛實等,只是基本矛盾的不同表現。辨病就是了解疾病的本質和特殊,以解決基本矛盾;辨證是了解癥候的屬,以幫助基本矛盾的解決;論治則是找到解決基本矛盾的方法。解決疾病基本矛盾的核心方劑,就是專方,其實質是一種病、證、治三位一的診療思想。岳老舉例,一個病人,辨病為黃疸,其專方就是茵陳劑,若辨證屬于黃,使用茵陳蒿湯,若辨證屬于黃,則使用茵陳四逆湯。所以,辨病是疾病診療過程中的核心,若是一味辨證,必被人繁雜的癥狀所迷,心無定見,如此遠離了疾病的基本矛盾,治療不得其要。病不變,但病的治療專方,可以不斷向前推進!

從大的范圍來看,人五臟六腑、十二經絡及俞部,會產生各種不同的疾病模式,醫圣仲景把其分類為傷寒六病,即太病、病、明病、太病、病、厥病。每種疾病都有自己的獨有特點,如太病,脈浮,頭項強痛而惡寒等,其核心治療方劑為麻黃劑、桂枝劑,這就是專方思想;進一步細分,可以分為太中風、太傷寒,分別使用桂枝湯、麻黃湯,這是病的進一步分化,也可以認為是癥候特點。后世醫家創立了很多方劑,這些方劑雖然藥各有不同,但其立足點及靶向點,都是治愈疾病,是一種特殊形式的專方。

專病專方是從盡可能大的角度去找到疾病的基本矛盾,確定專方,以使治療方案符合疾病發病特點,一定會有效果;然后把基本矛盾進一步細化、向前推進,使專方更加細致,治療更加準,效果更加明顯;在此基礎上,分析癥候的寒熱表里虛實,進行方劑的加減變化。以腹瀉為例,可以分為太腹瀉、腹瀉和厥腹瀉,三者各有其基本的治療方法,如太腹瀉以健脾為主、腹瀉以補為主、厥腹瀉以疏肝為主;進一步細分,厥腹瀉乃是肝與大腸功能失常,故而治療多數從肝與大腸手,經典方劑是痛瀉要方,這就是專方;患者厥腹瀉,病位在肝與大腸,以肝為主,我們則要進一步分析疾病的基本矛盾,把基本矛盾向前推進,以烏梅丸為主方及專方,合用痛瀉要方,這樣就形了新的專病專方。一名潰瘍結腸炎患者,10余年腹瀉不止,各個專家都看了,很多方劑都用了,效果差,但使用烏梅丸加痛瀉要方,一個月患者潰瘍結腸炎即痊愈,這就是專方的威力。專病專方,是一種思想,是解決疾病本矛盾的思想,其是一個方劑系列,而不是一個單純的方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