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寶高新醫院的介管科接診了一位長期坐辦公室的公職人員。他的小突然出現紅腫,疼痛難忍,經科室診斷為下肢靜脈曲張繼發下肢潰瘍。原來,幾年前他就發現自己小肚上鼓出了“小蚯蚓”一樣的青筋,偶爾會覺得酸脹,但當時并沒有在意,沒想到竟發展了疾病。
那麼,下肢靜脈曲張到底是什麼東西呢?靜脈曲張是指由于淤滯、靜脈管壁薄弱等因素導致靜脈迂曲、擴張。直觀來看,就是青的管在上曲里拐彎地突出來,就像上爬滿了小蚯蚓。下肢靜脈曲張則是指發生在上的靜脈曲張,也是靜脈曲張最常見的部位之一。下肢靜脈曲張的發病率高達10%左右,是介管科最常見的疾病之一。
早期的下肢靜脈曲張癥狀一般比較輕微,主要表現為小沉重,伴有酸脹,但這往往容易被忽視。隨著時間的推移,靜脈曲張會逐漸發展為局部曲張靜脈團塊,出現踝部或小腫脹、皮瘙、疹甚至下肢靜脈潰瘍,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因此,下肢靜脈曲張的早期診斷和治療至關重要。
下肢靜脈曲張一般分為C0級到C6級。相對來說,C0級到C2級屬于初期的下肢靜脈曲張。C0級表示無可見或及的靜脈疾病征,C1級表示有細管擴張、網狀靜脈、踝部紅,C2級表示有靜脈曲張,C3級表示有水腫,但無靜脈疾病引起的皮改變,如素沉著、疹和皮化等,C4級表示有靜脈疾病引起的皮改變,C5級表示有靜脈疾病引起的皮改變和已愈合的潰瘍,C6級表示有靜脈疾病引起的皮改變和正在發作的潰瘍。
那麼,下肢靜脈曲張應該如何治療呢?很多人認為靜脈曲張的治療就是做手,但實際上并非如此。產生這種誤區的主要原因是人們容易忽視靜脈曲張的早期階段,等到考慮治療時,病往往已經比較嚴重,只能選擇手治療了。對于初期的下肢靜脈曲張,癥狀并不十分明顯,僅有站立和行走后部覺酸脹或踝部腫脹。這些癥狀可以通過改變不良的工作和生活習慣來改善,比如避免久坐、久站、盤、蹺二郎等。同時,在坐立時進行勾腳的作,可以促進小泵的收和舒張,促進靜脈回流。對于長時間站立工作的人群,可以穿彈力,也可以應用靜脈活藥,提高靜脈彈,增加靜脈張力,促進靜脈回流,提高泵功能,改善微循環。對于分級在C3以上的下肢靜脈曲張,則建議進行手治療。手方式有多種,包括傳統手和微創手等。總來說,手治療效果較好。
寶高新醫院介管科主任王志軍鄭重提醒:在長時間站立或久坐時,特別是到了下午或晚上,如果明顯覺小有腫脹、酸脹等癥狀,請及時到醫院進行明確診斷。只有早期診斷和治療,才能更好地控制下肢靜脈曲張的發展,提高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