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發熱,家長就會恐慌和焦慮。長期以來大家都認為發熱需要退熱理,其實這是錯的。發熱本不是病,而是很多疾病的早期臨床表現。肺炎、腦炎等疾病會引起發熱,但發熱本并不會導致肺炎和腦炎。退熱藥也不能有效預防熱驚厥的發生。為了理解這一點,首先要了解人的發熱機制。

溫調節中樞是下丘腦,它相當于軍隊的司令部,病毒細菌等微生是敵人。當敵人侵時,司令部會將溫調定點設到某個高值,然后通過人管收散熱,骨骼寒戰增加產熱等方式升高溫,更好應對外敵侵。這也是為什麼發熱初期人會怕冷的原因。當溫達到調定點后,人產熱和散熱會重新達到平衡,溫不會一直升高。所以大多數況下發熱是一種有益的生理防機制,有利于對抗染,不會對人不良影響。

發熱會增加孩子的負擔,讓他們到不舒服,影響進食、活和睡眠等。因此,退熱治療的主要目的是改善發熱患兒的舒適度,而不是阻止原發疾病的進展。是否選擇退熱的主要標準也不是溫,而是患兒的狀態。對于發熱增加的負擔,絕大多數孩子都可以承擔,只有持續高熱,孩子非常不適或者患者有心肺功能不全、惡腫瘤等慢消耗疾病的況,才需要及時退熱。

解熱鎮痛藥是退熱治療的首選,目前多個國家及世衛組織推薦用于兒退熱治療的藥是對乙酰氨基酚(≥2月齡)和布芬(≥6月齡)。它們通過降低溫調定點至正常水平,從而達到持續退熱的效果。綜合考慮療效、毒、不良反應和延緩耐藥,一般不推薦兩種藥聯合使用或替使用。

但如果發熱不是由下丘腦引起的,而是其他外部因素引起的機溫升高,比如中暑,退熱藥就無效了,需要理降溫。然而,理降溫僅是單純地使用理方法冷卻,并不能讓下丘腦降低溫調定點,因此退熱效果不佳。過度或大面積的使用理方法冷卻,反而會導致機通過加強產熱和減散熱來克服理降溫的干擾,不僅讓人快速升溫,還會導致更多的不適。因此,我國和全球各國的權威指南強烈不推薦使用溫水浴退熱,更不推薦冰水或乙醇浴方法退熱。

家長都非常關注退熱劑預防兒驚厥問題,但解熱鎮痛藥并不能有效地預防熱驚厥發作。熱驚厥往往發生在發熱早期,此時溫快速上升,用退熱藥并不一定能夠阻斷溫的上升。而且單純的熱驚厥對孩子并沒有太大的危害,家長不要過于張。

雖然有相關實驗表明,退熱藥基礎上溫水浴退熱效果更好,但這僅是基于退熱溫值而得出的結論。而對于疾病而言,干預的是人而不應該是指標,溫升高是機正常防反應,在評價退熱效果中除注重退熱藥的安全外,更多關注退熱過程中發熱兒的舒適度,而不僅僅關注溫指標的高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