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燒是孩子最常見的癥狀之一,也是父母們最關注的問題之一。然而,對于發燒的誤區卻有很多流言和傳說。在眼下呼吸道疾病高發的時期,有很多孩子都會發燒,為了減大家在理孩子發燒時的錯誤做法,我們將過去整理過的常見誤區分給大家。
一、發燒是一種病,而不是疾病本。發燒只是疾病的一個癥狀,而不是疾病本。引起發燒的疾病有很多種,最常見的是染疾病,從普通冒到嚴重的膿毒癥都可能導致發燒。吃退燒藥只是控制發燒的癥狀,并不等于孩子的病就好了。
二、溫不能完全判斷病。低燒可能是普通冒,也可能是肺結核;高燒可能是兒急疹,也可能是腦炎。溫的變化規律對于疾病的診斷有一定的參考意義,但并不是絕對的。孩子發燒時溫的高低和病并不正比,相對于發燒的度數來說,孩子的神狀態對于病的判斷更有意義。
三、發燒時不必立即退燒。發燒是人對抗染的一種防機制,對于總健康的孩子來說,在孩子明顯不舒服之前(一般認為39°C)是不需要給孩子退燒的。退燒藥的使用應該在孩子到非常不適時才考慮。
四、發燒不會燒壞腦子。人的溫下丘腦的控制,發燒很會超過41°C,所以發燒不會燒壞腦子。引起腦部問題的通常是腦炎本,而不是發燒。超過41°C的溫通常是由中暑或捂熱等原因導致,比如將孩子忘在室外的車里或給嬰兒包裹太多。
五、理降溫不是首選。發燒是對染和炎癥等致熱因素的免疫反應,理降溫只能短暫地降低一點溫,效果不佳且可能引發不適,因此目前的指南都不推薦使用理降溫方法。如果孩子發燒非常難,首選的是口服退燒藥如對乙酰氨基酚和布芬。
六、發燒不使用藥也會退燒。兒常見的疾病多為染疾病,而這些疾病大部分是可以自愈的病毒染,病程過后溫也會恢復正常。每個孩子都會經歷發燒,而在現代藥產生之前,人們都是靠自愈繁衍下來的。但是,大部分能夠自愈并不意味著就不需要用藥。在孩子發燒非常難時,退燒藥能夠改善孩子的舒適度。而在嚴重細菌染時,抗生素的使用能夠提高孩子的存活率,抗生素的使用應該由醫生據病決定。
七、退燒藥不能立即使溫正常。退燒藥一般需要半個到一個小時才能起效,起效后溫一般可以下降1-1.5°C,但并不一定能降到正常。退燒藥的藥效持續時間為4-8小時,藥效過后溫仍然可能再度上升。使用退燒藥的目的并不是使溫完全恢復正常,而是減輕發燒帶來的不適。
八、退燒藥不能預防熱驚厥。熱驚厥的原因尚不清楚,但目前普遍認為與傳有關,而與是否使用退燒藥無關。熱驚厥主要發生在溫變化階段,目前的研究證實退燒藥不能預防筋。
九、孩子發燒睡著了不需要弄醒喂退燒藥。退燒藥的目的是讓孩子更舒服,但如果孩子已經睡著了,他基本上不到不適,所以沒有必要弄醒孩子喂退燒藥。睡著總比醒著更舒服。
十、打針不會比口服藥更快退燒。輸主要用于嚴重細菌染、不能進食、中重度水等況,并不是針對退燒。兒科門診中需要輸的況很,輸抗生素或補并不會比口服退燒藥更快退燒。至于退燒針,常用的“退燒針”賴氨比林雖然可以比口服藥快速退燒,但并不安全,12歲以下兒使用退燒針還有發生瑞氏綜合征的風險。因此,需要退燒時首選口服退燒藥。
十一、清熱解毒的中藥不能退燒。目前沒有任何中藥被證實可以退燒,包括藿香正氣水敷肚臍。正如前面所說,發燒本就是許多自愈疾病的癥狀,不能因為孩子退燒了就認為是某種中藥起了作用。
十二、發燒時不需要忌口。發燒與是否吃東西沒有直接關系,而是與致病因素有關。如果某種食會影響溫,那在平時沒有發燒時同樣不應該吃。有些食確實可能加重病,比如急胃腸炎時吃高糖、高脂的食可能加重腹瀉癥狀,為避免加重腹瀉,需要回避這些食。另外,皰疹咽峽炎等口咽部有病灶時,辛辣食可能加重咽部疼痛,不論是否發燒,都應該回避。然而,這些回避并不是因為發燒問題。
了解這些常見誤區,并與家人分,可以讓孩子折騰。只要記住"發燒對孩子病有利但會引起不適,關注孩子神反應,警惕嚴重疾病,讓孩子舒服為主"這些原則,就能夠避開這些誤區。